本篇内容来自《神经酸与脑健康》
什么是老年痴呆?
按国际公认的标准,痴呆是智力、记忆和人格的全面而严重的损害。也就是说痴呆是由于大脑组织器质性或代谢性病变导致的智能进行性衰退,是大脑神经细胞退行性变化、功能减退的结果。当痴呆区脑细胞坏死多、变性多时,老年人的思维、定向能力则显著下降,症状就会严重;反之,如果具备正常功能的大脑细胞还有很多存活并保持运转,则症状就轻甚至不表现出任何异常。
老年痴呆是指老年期出现的已获得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持续的损害,也就是由器质性脑损害导致的基本上不可逆的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主要表现为:在智能方面出现抽象思维能力丧失、推理判断与计划不足、注意力缺失;在人格方面出现兴趣与行动性丧失、情绪迟钝或难以抑制、社会行为不端、不拘小节;在记忆方面出现遗忘,不能学习,时间、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差;在言语与认知功能方面出现说话不流利、综合能力缺失。
老年痴呆根据病因一般可分为:①原发性痴呆:是指在老年人衰老退化基础上发生的痴呆。如早老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等。②继发性痴呆:是指由各种已知病因所引起的痴呆。如: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外伤、血管性病变、代谢与内分泌疾病、中毒、缺氧性脑损、营养不良与维生素缺乏、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抑郁症等所致
(一)症状描述
老年性痴呆起病多较缓慢,一般常难以确定起病的日期。通常最早出现的是性格改变,如有些人平时爱说爱笑,患病后却一反常态,兴趣减少,沉默寡言,独自呆坐,隐居斗室,不与人交往;有些表现为烦躁易怒,爱发牢骚,动则与人吵架,发脾气;也有的放荡不羁挥霍任性,不能克制。其次,是记忆力减退,最先受累的是近记忆力,记不起刚做过的事、说过的话,有的刚吃过饭,还说未吃过饭,经常遗忘东西,忘记自己许诺的事情;个别人为了弥补记忆缺陷,常出现错构或虚构;严重者理解、判断、计算等智能全面减退,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日益降低,情感反应幼稚,行为荒诞无稽。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还常见语言障碍,口齿不清,言语杂乱无章,最终丧失言语能力;到后期终日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美国早老性痴呆学公布的早老性痴呆有十个明显征兆:
1.转瞬即忘,且事后再也想不起来。
2.顾前忘后,例如不记得把做好的饭菜端到餐桌上来。
3.语言表达有所混乱,不会使用适当的字词。
4.时间和地点判断不清,可能会在住家附近迷路或忘记怎样回家。
5.可能会忘记应该看护好的孩子而离开家门。
6.有时会忘记如何组合数字。
7.东西放错地方,如将电熨斗放置冰柜或将手表放进糖罐里。
8. 行为无常,可以在几分钟里从平常状态变为泪流满面。
9. 个性改变,动辄发怒、猜疑或害怕。
10.丧失主动,不愿参与各种活动,诸事被动。
老年性痴呆的具体早期表现:
1.近事遗忘。遗忘是常有的事,但正常人多是远事遗忘,经过自悟或别人提示可以回想起来。而老年性痴呆者常是近事遗忘,甚至瞬间即忘,时间也想不起来。经常性手里拿着某物而找某物,刚吃过了饭说未曾吃,但对以往的陈年旧事可以清楚记得,常给人一种有意的顾前忘后的感觉。
常描述其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特别是对数字、人名、地名和各种不常用的术语记忆很差。 在家中常常忘了正在烧的水而烧坏器皿,炒菜忘了放盐,或重复放盐。后期对自己经历的事情不能回忆,或胡乱回答问题,最后连亲人也不认识。
2. 语言迟钝或赘述。语言表达不流畅,含糊迟钝,常忘记一些字词,不能确切表明自己的意愿。有时赘述,对一些无关的事纠缠不放,唠叨不停,或语言重复,语无伦次,令人费解。
3. 定向障碍。主要是时间和地点的定向错误,如对时间的感知淡漠或混乱,不知当时所处的时间和地点,经常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且不清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去干什么等。视空间定向障碍,伸手取物时常抓空,或伸手过远将物品碰倒。不能将锅或水壶准确地放在炉灶的火眼上。回家时走错方向,经常迷路,甚至在自己家中不知哪个床是自己的。
4.抽象思维和计算判断力减退。如经常忘记年月日,不知自己存了多少钱,甚至连自己的子女数都记不清。计算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或狭窄,连自己看护的孩子何时走出家门都不曾记起。早期计算力减慢,逐渐出现计算错误。连简单的计算也不会,买东西不会算账。
5.主动性和条理性差。失去往日的积极主动性变得消极被动不愿交往。料理家务无条理性,熟悉的工作亦难以应付,如做菜不知放油盐。把物品随手乱放也不感到不安,如把饭锅、饭碗放在冰箱里,手表放在面缸里,做事颠三倒四。
6. 敏感多疑。认为亲人对自己不好,子女不孝,不给吃不给穿,嫌弃他抛弃他。怀疑自己的东西被家人或邻居给偷去了,经常变动贵重物品的存放地,而实际上放得并不隐蔽。
7. 性格改变。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易激动、伤感、抑郁或欣快、戏谑、任性、自私、幼稚或与儿童斤斤计较。
8. 行为反常。可表现为各式各样,如收藏废物并视为珍宝,行踪诡秘但动作愚笨。行为不检点,偷窃、撒谎、大小便不知避人或随地乱解。饮食不规律,睡眠减少或睡眠倒错(白天睡觉夜间行动)。
9.情感与行为障碍。坐立不安,多疑、易激动、淡漠。有的病人一改以往的生活习惯,变得不注意衣着,不修边幅,甚至收集废物,把街上的垃圾捡回家。有的夜间起床活动,或经常无目的地来回走动。
(二)发病机理
1. 大脑皮质萎缩
尸检表明,老年痴呆病人都具有弥漫性大脑皮质萎缩,而第三脑室和侧脑室均扩大。69~70 岁的痴呆病人的额叶、顶叶脑皮质萎缩 13%,颞叶萎缩 18%,整个脑皮质萎缩 14.4%,痴呆病人大脑的整个脑组织体 积减小 12.7%,而脑室容积则增加53%。
老年痴呆病人的大脑皮质有广泛萎缩,尤其是海马回(区)也存在着萎缩。英国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
尸检老年痴呆病人的大脑,可见海马回明显退化,提示老年痴呆为一种“海马回性痴呆”。CT 扫描发现海马回的萎缩性改变与记忆损害的早期临床症状相关,并预示将发展为老年痴呆。有人作了175 例老年痴呆的临床评估,结果显示:老年痴呆的病人早期就有海马回萎缩,并与尸检报告相吻合。这提示海马回萎缩可能作为老年痴呆的一个早期标志。如果 CT扫描证实了海马回萎缩,可认为其具有痴呆发生的高危险性。
2. 白质稀疏
大脑半球是由灰质和白质构成的。灰质主要在大脑半球表层,称为皮质。皮质的深部是白质。大脑皮质是机体最高调节中枢,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所构成。白质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
白质稀疏,是用来描述脑CT 检查所见的一种异常影像,表现为在脑室周围的半卵圆中心,尤其是在侧脑室枕角或额角,可见到圆形的透亮区。因此,有时用脑室周围“过亮”或“白质透亮”来描述这种异常表现。白质稀疏与血管周围扩张引起的筛孔、腔隙性梗死和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病理上都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几乎都是继发大动脉穿通支的硬化。有研究表明,白质稀疏在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脑变性痴呆和混合型痴呆的发病率分别为100%、33%和38%。在111 例正常老年人中,约11%也发现有白质稀疏,他们虽然没有明显的痴呆,但是都有智力下降的表现。智力障碍的程度决定于白质稀疏所在的位置和面积,以及是否并有皮质的损害等因素。多发性脑梗死性
痴呆病人 100%都有白质疏松,说明白质的缺血性改变,可能是引起血管性痴呆更重要的原因。有人对白质稀疏与神经病理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受影响的白 质出现脱髓鞘、轴突丢失、微动脉内膜玻璃样增厚和外膜纤维化等改变,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相似。在透亮区内,也可发生胶质细胞增生。另外,有 些病人在卵圆中心有小血管畸形、侧脑室憩室,或在大血管周围有弯弯曲曲的樱花状血管等异常表现。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作为一种慢性脑血管病变,部分病人可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极轻,但脑 CT 检查都可发现脑室周围透亮区即白质稀疏,这些人可能是血管性痴呆的高危病人。白质稀疏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早期标志。
3. 脑组织的病理改变
(1)脑萎缩和脑室扩大:老年痴呆可显示皮质的弥漫性萎缩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尤以顶叶、颞叶和额叶的皮质为显著。脑室的大小与智能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一般认为,脑萎缩是由于皮质神经减少或皮质神经元周围树突的破坏所致。
(2)神经元纤维缠结:主要见于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内,尤以海马区为多。应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超微结构的研究发现这是由双螺旋细丝所构成,呈缠结块、拌或圈的形态。
(3)老年斑:主要见于大脑皮质,其次为基底神经节、白质、脑干和小脑。超微结构显示老年斑中心为淀粉样物质(蛋白质),周围缠绕退化的神经元和神经 轴突。
(4)颗粒空泡小体:主要存在于海马锥体细胞和颞中回。表现为一个或多个直径为3~5微米的不染色球形空泡,其中心有一个嗜银和亲苏木精颗粒。超微结构研究显示这些空泡由一层结合膜和一个中央带电子密 度核的半透明微粒组成。目前对这些微粒的来源和功能 尚不清楚,但痴呆患者的大脑中这种变性的发生率和程 度明显升高。颗粒空泡变性和神经纤维变性的严重程度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相关性。
(5)染色体形态的变化:从老年痴呆病人脑组织中分离出的染色质有“异染色质化”的表现。对神经元内片断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研究显示,这种异染色质化在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内都可发生。提示老年痴呆的发病可能与蛋白质合成障碍有关。
(6)其他改变:树突皱缩,包括树脊减少和轴索体、树突顶端的开始部分及较大树突分支处不规则肿胀;海瑞尼(hirano)小体嗜刚果红血管病变。其意义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三)防治措施
对痴呆的治疗在策略上可以分为两类:对症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需要逆转神经元与突触不断丢失的进程,而这进程正是认知功能衰退至痴呆的基础。因此在治疗时除了要考虑对痴呆患者的认识功能衰退进行对症治疗外,还应考虑对那些可疑痴呆者采取预防性治疗措施,以延缓疾病发展进程或防止恶化。可以说痴呆的预防策略应该是在痴呆临床前或恶化前给予有效的预防治疗。
关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方法,目前仍处在研究阶段。最好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可望 延缓病情进展。但最重要的是要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太晚了效果就不好。同时适当地帮助病者提高他们 的生活自立能力,改善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增强生活自信心也是可取的。
掌握早期老年痴呆症状的识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改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老年人平时要做到:
1.及时检查。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近期有遗忘现象,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检査就诊。
2.合理饮食。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应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鱼类、蛋类、瘦肉、菌菇类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各种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等,对增加抵抗力、提高记忆力都有帮助。
3.保护好牙齿。研究人员发现,青年时期缺牙不补,易患早老性痴呆。
4.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特别是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爱好,而且力争做出一些成绩,不断加深兴趣。老年人要多同孙子、孙女在一起,使自己似乎也回到童年。
5.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中风等都会引起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病情恶化。因此,患有此类疾病的人应及时治疗。
(四)神经酸的作用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理可见大脑皮质萎缩、白质稀疏和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这些变化使大脑皮层海马等部位广泛出现老年斑,神经元纤维缠结及神经元脱失,导致中枢神经纤维传递信息的通路阻塞,造成大量细胞病态衰老、变性坏死,从而使大脑形成记忆、认知、行动的神经通路不畅,信息间有效传递失灵,使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理解障碍,导致记忆障碍,并最终发展为老年痴呆。
白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白质稀疏导致老年痴呆。神经酸作为脑甙中髓质(白质)的标志物,及时补充神经酸可维持、促进白质的生长发育。神经酸通过在人体内合成鞘糖脂(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等)和鞘磷脂,来达到调节、改善生物膜组成、结构和功能;神经酸可给受损的神经纤维(白质)提供充分的营养,促进其外面脱落的髓鞘再生,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增强脑细胞能量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促进神经传导通路的畅通,激活病变及休眠的神经细胞,提高受损神经细胞的运转功能,神经酸作为大脑神经生长、再发育和维持的必需的“高级营养素”,对脑萎缩是急需的营养物质,及时补充神经酸可以延缓、改善其进程,及时补充神经组织损害后突触及新侧枝的生长所急需的营养,建立新的突触联系,改善神经传导,促进神经脑电活动的恢复,阻止脑萎缩,预防老年痴呆。
人类衰老往往由脑的衰老开始,而脑的衰老往往由白质的衰老引起,神经酸可使血中丙二醛下降,明显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脑细胞内脂褐素的积累;提供毛细血管中的神经细胞必需的营养补充活跃神经细胞,促进脑疲劳的恢复,延缓神经细胞衰老。
人体实验表明,神经酸具有以下功效:
1.改善记忆、提高记忆商数(IQ)
主要改变如下情况:好忘事,丢三落四,熟悉的东西不知道放在什么地方;叫不出朋友的名字;对时间、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差;不能学习。
2.提高理解、联想、判断能力
主要改变如下情况:抽象思维能力丧失;推理、判断、计划能力不足;注意力缺失;反应迟钝;思维紊乱,呈片段性;大事被忽略,小事纠缠不清;幻听、幻觉。
3. 改善情绪
主要改变如下情况;兴趣与始动性丧失;情绪迟钝或难以抑制;社会行为不端,不拘小节;情绪不稳定;固执、古怪、呆滞;斤斤计较;头痛、头晕,失眠,急躁易怒;任性自私;多疑敏感;对人冷漠;爱拾无用的东西。
4.改善运动能力主要改变如下情况:触觉减退、走路不稳、动作迟缓、半身不遂;流涎、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昏睡。
5. 改善语言能力
主要改变如下情况:口齿不清、说话不流利、构音不准,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单调;语无伦次;书写困难。
实践证明,只要用科学的办法,一定会将正在衰退的模糊的脑调整为健康的清晰的脑。(摘自神经酸与相关疾病)
我们公司出品的文冠果高端食用油含有丰富的神经酸,能够预防老年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