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疗愈场

【疗愈场】序言:即将来临的变革(3)

      他们的发现很奇特,背离正统理论。他们一下子就对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多项最根本定律提出挑战。他们的发现很可能正是关键,可以说明世界一切信息的处理和交换现象,从细胞之间的沟通到世界整体知觉全都包括在内。他们的构想能够解决某些深奥的生物学难题,回答与人类形态和生存意识相关的问题。这种所谓的“死寂”空间,说不定正是生命之钥的藏身处所。

  最重要的是,他们提出证据,显示在我们的最根本存在层次,所有人彼此都有连带关系,而且和世界也有牵连。他们以科学实验证明,或许整个宇宙都弥漫着一种所谓的“生命力”,也有人称之为集体意识。他们提出一种合理观点,或许能就各个领域通盘解释人类在过去几百年来都坚信不疑却苦无确凿证据,或无法圆满解释的各种信念,这好比另类医学的效用,甚至连祈求死后有来生都包括在内。就某种意义来讲,他们是为我们建立了一套宗教科学。

  他们的见解能提升生命价值,和牛顿或达尔文的世界观并不相同。这种观念蕴涵秩序和控制,让我们更有活力。我们不只是大自然的偶发产物。我们的世界有其目的,也有一贯的道理,我们在世上的地位也是如此,而且我们对世界也有重大的影响。我们之所为、所思都有其意义——事实上,这也正是世界创生不可或缺的要素。人类不再是彼此分离的,我们不再位于宇宙边陲,不再从外界冷眼旁观。我们可以找到应有地位,回归世界的核心角色。

  这些观念构成了叛逆要素。在许多情况下,这些科学家必须投入必败的战局,和根深蒂固的敌对体制抗争。他们的研究持续了30年,大半都没有获得认可,甚至还受到压迫,却不是由于研究质量的问题。这些科学家都是来自久负盛名的顶尖研究机构,包括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还有德、法两国的顶尖研究机构,而且他们还完成了无懈可击的实验。然而,他们的实验却挑战现代科学的核心理念,危及被奉若神明的几项信条。这些实验的发现违背了主流科学的世界观——把世界当成机器的观念。要承认这类新观念,就必须把现代科学的信仰弃置大半,而且从某方面而言,也就是要重头开创新局面。旧的守卫者没有这种观念。它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观,所以肯定是错的。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革命势不可挡。《疗愈场》中提到的科学家,只是先驱人士中的少数。另外还有许多人紧随其后,提出质疑、进行实验、修正自己的观点、投身钻研真正探索者都该从事的研究。科学不应该只因信息不符现有科学的世界观就被斥为无稽之谈,正统科学必须开始回应信息,调整现有的世界观。这时也该适度降低牛顿和笛卡儿的地位,两位先知提出的历史观点,如今则已经落后于时代。科学完全是种进程,宗旨是要了解我们的世界和我们自己,科学并不是一套恒久不变的定律,每当新思潮涌起,旧观念往往就必须被扬弃。

  《疗愈场》陈述这场变革的发轫历程。就像其他革命一样,刚开始也只有一小群叛逆分子,他们分头集结众力并凝聚气势——在一个领域有所突破,在其他方面产生发现,这不是齐头并进的大规模改革运动。尽管他们对彼此所做的研究都有认识,不过这群男女都是实验学家,通常并不喜欢大胆逾越实验的界线,全面检视所发现的东西有何蕴涵,或许他们也没有时间比对最新科学证据来探察究竟。这群科学家分头踏上发现之旅,也各自找到一桶泥土,却没有人有勇气宣布这是一片大陆。

  《疗愈场》就是这方面的初期代表作品之一,本书试图整理这些有分歧的研究,统合构成完整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这本书还提供了一些领域的科学论证,这些领域主要是在宗教、非传统医学以及新时代猜想。

  尽管本书的论述内容,都是以严谨的科学实验为凭据,但我偶尔还是要揣摩推敲,由相关科学家提供协助,帮我统一整合,拼出全貌。在此我必须强调,就如普林斯顿荣誉退休院长罗伯特·雅恩经常说的,这套理论是一项“进行中的研究”。《疗愈场》部分篇幅所提出的若干科学证据,有些还没有经过其他独立团体重新验证。所有新观念都必须以初期尝试看待,《疗愈场》也是如此,本书试图收集个别发现,整合构成模型,其中部分将来必然要再进行琢磨。

  同时我们最好把一句著名的格言谨记在心:正确观念永远无法被彻底证实,科学充其量也只能否定错误的观念。本书详尽说明的新观念也历经考验,若干知名科学家,曾经以正当试验做法,多次尝试,想要让这类观念名誉扫地,不过至今还没有人办得到。除非有证据批驳或再琢磨,否则这类科学发现依旧成立。

  本书是为一般读者撰写,为了以浅显内容来传达十分复杂的理念,我经常必须借用隐喻,这只能粗浅显现真相。有时候,本书所呈现的新观念相当极端,必须耐心铺陈,我也无法保证这些部分都很容易被读懂。就笃信牛顿、笛卡儿的读者而言,书中有些理念会显得相当艰涩,因为在你们的眼中,世界万物往往都是毫无纠葛的独立的单元。

  这里也有必要强调,这些全都不是我的发现。我不是科学家,我只是个记者,偶尔也做点诠释工作。荣耀要归于从事实验工作的学者,他们多数都默默无闻,只是在日常工作中发觉、领悟了惊人的真相。然后往往就在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的情况下,其研究成果便改头换面,演变成探究不可能的物理现象的学问。

  琳内·麦克塔格特

  2001年7月于伦敦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