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祛风湿药»祛风寒湿药»乌梢蛇

性味与归经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干燥体。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或先剥去蛇皮留头尾,除去内脏,干燥。去头及鳞片,切段生用、酒炙,或黄酒闷透,去皮骨用。

药性

甘,平。归肝经。

功效

袪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本品性走窜,能搜风邪,透关节,通经络,常用于风湿痹证及中风半身不遂,尤宜于风湿顽痹,日久不愈者。常配全蝎、天南星、防风等,治风痹,手足缓弱,麻木拘挛,不能伸举,如乌蛇丸(《圣惠方》);或制酒饮,以治顽痹瘫缓,挛急疼痛,如乌蛇酒(《本草纲目》)。治中风,口眼喎斜,半身不遂,宜配通络、活血之品。

2、小儿惊风,破伤风。本品能入肝袪风以定惊搐,治小儿急慢惊风,可与麝香、皂荚等同用,如乌蛇散(《卫生家宝》);治破伤风之抽搐痉挛,多与蕲蛇、蜈蚣配伍,如定命散(《圣济总录》)。

3、麻风,疥癣。本品善行袪风而能止痒,配白附子、大风子、白芷等,以治麻风,如乌蛇丸(《秘传大麻风方》);配枳壳、荷叶,可治干湿癣证,如三味乌蛇散(《圣济总录》)。

此外,本品又可治瘰疬、恶疮。

用法用量

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鉴别用药

蕲蛇、金钱白花蛇、乌梢蛇性皆走窜,均能袪风,通络,止痉,凡内外风毒壅滞之证皆宜,尤以善治病久邪深者为其特点。其作用以金钱白花蛇最强,蕲蛇次之,乌梢蛇最弱;且金钱白花蛇与蕲蛇均有毒性偏温燥,而乌梢蛇性平无毒力较缓。

古籍摘要

《开宝本草》:“主诸风瘙瘾疹,疥癣,皮肤不仁,顽痹。”

《本草纲目》:“功与白花蛇(即蕲蛇)同而性善无毒。”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