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石发热烦及渴方一十六首

论曰:凡人阳处其表,阴处其里,则非纯阴在其下,复非纯阳在其上,皆须阴阳通平。阴阳通平,则五气不乏。五气不乏,则人无病。只如服石之人,多为阴虚而服,摄之过温,则经脉凑溢,或遭阳时,亦发其证也。正阳本自浮升,石力更藏阳气,客主两阳,并蒸肺肝,故患渴也。或脏实腑虚,而生发背亦渴,不独两阳为祸也。且肺是庚辛,庚辛畏火,即告其子。其子肾,肾为壬癸,虽子投而性恶寒,阳虽得水暂寒,而水潜流于下,客水正水足为滂沱,渴乃未除,更增肾冷。凡遇此候,皆先泄沟渎,致阴气于肾,微理其石气,孰无不痊乎?

疗解散失度,饮食冷热不消,虚胀,吐清水而渴闷欲死方。

人参 瓜蒌 枳实(炙) 甘草(炙) 白术(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温二服,瘥止。

又疗发痈,虚热大渴方。

生地黄(八两) 竹叶(切,三升) 小麦(二升) 黄芪 黄芩 通草 前胡(各三两) 瓜蒌(四两) 芍药 升麻 甘草(炙) 大黄(别渍) 知母 茯苓(各二两) 人参 当归(各一两)

上十六味,切,以水二斗煮竹叶、小麦,取一斗,去滓,内余药煮,取四升,去滓,分服之。小便利,除通草;大热者,去人参、当归。忌如常法。

又疗客虚,热冲上焦胸中,口干燥,头面热赤,并渴方。

生葛汁 生地黄 生麦门冬汁 白蜜(各一升) 枣膏(八合) 生姜汁(二合)

上六味,和煎之,内蜜候如稀饧,食后渐渐含之,其功甚妙。

又疗消渴,止小便方。

黄连(一斤,金色者) 麦门冬(八两,去心) 生地黄汁 羊乳 瓜蒌汁(各三两)

上五味,捣上二味为末,以汁相和药末,众手一时丸如梧子。食后,以饮服二十丸。忌如常法。

又疗热渴,竹叶汤方。

淡竹叶(切,五升) 茯苓 石膏(各三两,碎) 小麦(三升) 瓜蒌(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二斗煮竹叶,取八升,下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分温服。忌如常法。

又疗发痈盛,患渴口干,排脓止渴方。

黄芪 栀子仁 瓜蒌 生干地黄 升麻(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 芍药(各二两) 黄芩(一两半)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服之,瘥止。忌如常法。

又疗消渴方。

取螺(二升)

上一味,以一石江水浸养之,倾澄取汁饮之,经日放却,更取新者渍之,准前服。

又方

竹根浓煮汁,饮之。

又方

煮青粱米汁,饮之。

又方

捣冬瓜汁,饮之。

又方

冬麻子(二升)

上一味,捣,以水煮三四沸,饮之。

又方

以水浸鸡子,取清生服,甚良。

又方

黄柏(一斤)

上一味,切,以水一斗煮汁,饮之。

又方

桃仁(五升,去尖,熬研) 白米(三升)

上二味,以水一斛煮取三升,渴即饮之,良。

又方

石膏(碎) 枳实(炙) 茯苓(各三两)

上三味,切,以水九升煮取四升,分服之。

又方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白术 干姜 桂心(各三两) 小麦(三升) 甘草(二两,炙)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小麦,取八升,入药煎,取五升,分服之。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