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心腹胀满及鼓胀方一十四首

《病源》:心腹胀者,脏虚而邪气客之,乘于心脾故也。足太阴脾之经也,脾虚则胀。足少阴肾之经也,其脉起于足小指之下,循行上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入肺,其支者从肺出络于心。脏虚,邪气客于二经,与正气相抟,积聚在内。气并于脾,脾虚则胀,故令心腹烦满,气急而胀也。诊其脉,迟而滑者,胀满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养生方导引法》云:伸上胫,屈左膝,内压之,五息引脾,去心腹寒热,胸臆邪胀。依经为之,引脾中热气出,去心腹中寒热、胸臆中邪气胀满。久行之,无有寒热时节之所中伤,名为真人之方。(出第十六卷中。)

《广济》疗心腹胀满,脐下块硬如石,疼痛不止,芍药丸方。

芍药 当归 白术 鳖甲(炙,各八分) 诃黎勒(十颗,去核) 干姜 人参(各六分) 豆蔻 雄雀屎(各四分) 郁李仁(十分,去皮)

上十味,捣筛,蜜和,为丸如梧子大。空肚,以酒下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再服。不吐不痢。忌生菜、热面、葱、苋、桃李、雀肉、蒜、黏食等物。

又疗鼓胀气急,冲心硬痛,鳖甲丸方。

鳖甲(炙) 芍药 枳实(炙) 人参 槟榔(各八分) 诃黎勒 大黄(各六分) 桂心(四分) 橘皮(四分)

上九味,捣筛为末,蜜和为丸。空肚,以酒服,如梧子大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二服。微利为度。忌生葱、苋菜、炙肉、蒜、面等。

又疗鼓胀气急,通草汤方。

通草 茯苓 玄参 桑白皮 白薇 泽泻(各三两) 人参(二两) 郁李仁(五两) 泽漆叶(切,一升)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温四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不利。忌热面、油腻、酢、黏食等。

又疗鼓胀上下肿,心腹坚强,喘息气急,连阴肿,坐不得,仍下赤黑血汁,日夜不停者,茯苓汤方。

茯苓(二两) 防己(一两半) 橘皮(一两) 玄参(一两) 黄芩(一两半) 泽泻(一两半) 杏仁(二两半,去尖皮) 白术(一两半) 大豆(一升半) 郁李仁(二两半) 桑白皮(二两半) 泽漆叶(切,一升) 猪苓(一两半)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大豆、泽漆叶,取五升,去滓,澄去下淀,内诸药,煎取二升,绞去滓,分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二两,停二日服一剂。忌酢物、桃李、雀肉、热面、蒜、炙肉、黏食、油腻等。(茯苓,一云茯神。防己,一云防风。)

又疗患久心痛腹满,并痰饮不下食,人参丸方。

人参 白术 枳实(各六分) 茯苓(八分) 厚朴(六分,炙) 青木香(六分) 橘皮(五分) 大黄(六分) 槟榔(六分)

上九味,捣筛,蜜和丸。空腹,煮生姜枣汤下,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渐加至三十丸。不利。忌酢物、桃李、雀肉等。

又疗心腹胀满,柴胡厚朴汤方。

柴胡 厚朴(炙,各十分) 茯苓 橘皮 紫苏(各八分) 生姜(十二分) 槟榔(五分,末)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绞去滓。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微利。忌酢物、生冷、油腻、黏食。

又疗心腹胀满,腹中有宿水,连两肋满闷,气急冲心,坐不得,郁李仁丸方。

郁李仁(八分) 牵牛子(六分,熬) 甘遂(熬,四分) 防葵(三分) 菴䕡子 桑白皮 槟榔(各四分) 橘皮 泽泻(各二分) 茯苓 泽漆叶(炙) 杏仁(去皮尖,各三分)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空肚,饮服如梧子五丸,日二服,服到十丸,微利为度。忌酢物、生冷、油腻、热面、炙肉、蒜等。

又疗患气发心腹胀满,两肋气急,紫苏汤方。

紫苏(一握) 诃黎勒皮 当归 生姜(各八分) 人参(六分) 槟榔(十颗) 生地黄汁(半升)

上七味,切,以水六升,煮六味,取二升,绞去滓,下地黄汁。分温三服,服别如人行四五里,温进一服。利三两行。忌芜荑、生菜、热面、炙肉、鱼、蒜、黏食、陈臭等。(并出第二卷中。)

深师疗腹胀满彭彭逆,害饮食,热不得卧,流汗,厚朴汤方。

厚朴(炙) 桂心 芍药 半夏(洗,各三两) 枳实(三枚,炙) 甘草(二两,炙) 麦门冬(四两,去心) 黄芩(一两) 干姜(二两)

上九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绞去滓。服八合,日三。小便难加术三两、人参四两。忌生葱、海藻、菘菜、羊肉、饧。(出第十六卷中。)

《千金》厚朴七味汤,主腹满气胀方。

厚朴(半斤,炙) 甘草(炙)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心(二两) 干姜(五两)

上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内大黄,取四升。服八合,日三。呕者加半夏五合,痢者去大黄,寒加生姜至半斤。忌海藻、菘菜、生葱、羊肉、饧。(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并出第十六卷中。)

《集验》疗胸满有气,心腹胀,中冷,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 桂心(四两) 生姜(八两,切)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绞去滓。适寒温,饮七合。忌羊肉、饧、生葱等。(出第六卷中。)

《古今录验》消化丸,疗人腹胀心满,肠胃结食不消化,呕逆头痛,手足烦疼。此方出太医院。药常用芫花丸方。

芫花(一两,熬) 大黄 葶苈子(熬) 甘遂 黄芩(各二两) 巴豆(四十枚,去心皮,熬,别研) 硝石(一两)

上七味,捣合,蜜和,丸如梧子。先食服三丸,日再服。一方无硝石。忌野猪肉、芦笋等。(出第十卷中。)

《必效》青木香丸,主气满腹胀不调,不消食,兼冷方。

青木香(六分) 槟榔(六分) 大黄(十二分) 芍药(五分) 诃黎勒(五分) 枳实(五分,炙) 桂心(四分)

上七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饮服十五丸,渐渐常加,以利为度,不限丸多少。不利者,乃至五六十丸亦得。忌生葱。(韩同识频服大效,古今常用。)

又疗腹胀满坚如石,积年不损者方。

取白杨东南枝,去苍皮,护风细剉五升,熬令黄,酒五升,淋讫,则以绢袋盛滓,还内酒中,蜜封再宿。每服一合,日三。(并出第二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