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校注医醇賸义

三消

上消者,肺病也。肺气焦满,水源已竭,咽燥烦渴,引饮不休,肺火炽盛,阴液消亡,当于大队清润中,佐以渗湿化痰之品。盖火盛则痰燥,其消烁之力,皆痰为之助虐也,逢原饮主之。

逢原饮(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南沙参(四钱) 北沙参(三钱) 胡黄连(五分) 石斛(三钱) 玉竹(三钱) 蛤粉(四钱) 贝母(二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梨汁半杯,冲服。

中消者,胃病也。胃为谷海,又属燥土。痰入胃中,与火相乘,为力更猛,食入即腐,易于消烁。经所谓除中,言常虚而不能满也。宜清阳明之热,润燥化痰,祛烦养胃汤主之。

祛烦养胃汤(自制)

鲜石斛(五钱) 熟石膏(四钱) 天花粉(三钱) 南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玉竹(四钱) 山药(三钱)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甘蔗三两,煎汤代水。

下消者,肾病也。坎之为象,一阳居于二阴之中。肾阴久亏,孤阳无依,不安其宅,于是饮一溲一,或饮一溲二,夹有浊淋,腿股枯瘦,而病益深矣。急宜培养真阴,少参以清利,乌龙汤主之。

乌龙汤(自制)

元武版(八钱) 生地(六钱) 天冬(二钱) 南沙参(四钱) 蛤粉(四钱) 女贞(二钱) 料豆(三钱) 山药(三钱) 茯苓(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盐水炒) 车前(二钱)

藕三两,煎汤代水。

【附:消渴门诸方】

金匮肾气丸 治男子消渴,小便反多,饮一溲一。

地黄(八两) 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云茯(三两) 泽泻(三两) 肉桂(一两) 附子(一两) 牛膝(三两) 车前(三两)

每用五钱,水煎服。

文蛤散 治渴欲饮水不止者。

文蛤(五两)

研为末,以沸汤五合,和服一方寸匙。

竹叶黄芪汤 治消渴症气血虚,胃火盛而作渴。

生地(三钱) 黄芪(二钱) 麦冬(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一钱)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白芍(一钱) 人参(一钱) 石膏(三钱) 半夏(一钱) 竹叶(一钱)

净水煎服。

地黄饮子 治消渴,咽干,面赤,烦躁。

生地 熟地 人参 黄芪 天冬 麦冬 枳壳 石斛 泽泻 甘草 枇杷叶(各等分)

每服五钱,食远服。

白术散 治虚热而渴。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甘草(一两) 五味(三钱) 柴胡(三钱) 葛根(二两) 藿香(一两) 木香(一两)

研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宣明黄芪汤 治心移热于肺,为肺消,饮少溲多。

黄芪(三两) 五味(二两) 人参(二两) 麦冬(二两) 桑皮(二两) 熟地(一两五钱) 枸杞(一两五钱)

研末,每服五钱,水煎服。

宣明麦门冬饮子 治心热移于肺,传为膈消,胸满心烦,精神短少。

人参 茯神 麦冬 五味 生地 炙草 知母 葛根 花粉(各等分)

每服五钱,加竹叶十四片,水煎服。

易老麦门冬饮子

人参 杞子 茯苓 甘草 五味 麦冬(各等分)

姜水煎服。

猪肚丸 治强中消渴。

黄连(四两) 粟米(四两) 花粉(四两) 茯神(四两) 知母(二两) 麦冬(二两) 地黄(四两) 葛根(二两)

研细末,将大猪肚一个洗净,入末药于内,以麻线缝好,煮极烂,取出药,别研,以猪肚为膏,加炼蜜捣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天门冬丸 治初得消中,食已如饥,手足烦热,背膊疼闷,小便白浊。

天冬(一两五钱) 土瓜根(一两五钱) 瓜蒌根(一两五钱) 熟地(一两五钱) 知母(一两五钱) 苁蓉(一两五钱) 五味(一两) 鹿茸(一架) 泽泻(一两五钱) 鸡内金(三具) 牡蛎(二两) 苦参(一两) 桑螵蛸(十枚)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

猪肾荠苨汤 治消中,小便数。

猪肾(二枚) 荠苨(三两) 大豆(二斤) 石膏(三两) 人参(二两) 茯苓(二两) 知母(二两) 葛根(二两) 黄芩(二两) 磁石(二两) 天花粉(二两) 甘草(二两)

水一斗五升,先煮猪肾、大豆,取一斗,下药,煮至五升,分温服。

肾沥散 治肾消发渴,小便数,腰疼痛。

人参(一两) 远志(一两) 黄芪(一两) 内金(五钱) 桑螵蛸(一两) 泽泻(一两) 桂心(五钱) 熟地(一两) 茯苓(一两) 龙骨(一两) 当归(一两) 麦冬(一两) 川芎(一两) 五味(五钱) 炙草(五钱) 元参(五钱) 磁石(五钱)

研末,用羊肾一对先煎,次用药五钱,姜五分,煎服。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