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黄汗方三首

《病源》: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染衣色正黄如柏汁。其脉自沉。此由脾胃有热,汗出而入水中,若浴水入汗孔得之。(出第十二卷中。)

仲景《伤寒论》师曰:黄汗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也。问曰:从何得之?师曰:以汗出水入汗孔,水从外入而得之,宜黄芪芍药 桂心酒汤主之方。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心(三两)

上三味,切,以苦酒一升,水七升,和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正当心烦也,至六七日稍稍自除。其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阻作。)一方用美清醯代酒。忌生葱。(《备急》、张文仲、《千金》、《古今录验》、深师、范汪、《经心录》同。)

又凡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则汗出,又身常夜卧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即发热者,久久身必甲错也。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也。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瞤瞤则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虫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者,名曰黄汗,桂枝汤加黄芪五两主之方。

桂心(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五两)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微火煎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汗,须臾间不汗者,食稀热粥一升余,以助汤力。若不汗者,更服汤也。忌海藻、菘菜、生葱。(《古今录验》、范汪同。出第十四卷中。)

疗黄疸身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出著衣皆黄,黄汗吴蓝汤方。

吴蓝(六分) 芍药 麦门冬(去心) 桑白皮 汉防己 白鲜皮 山栀子(各六分)

上七味,各细切,以水二升,煎取八合,去滓。空腹,分二服,未效再合服。(此方未详所出。)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