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
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尔羊蹄的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秋季8~9月采挖,洗净,晒干,切片生用。
药性
苦、涩,寒。归心、肝、大肠经。
功效
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苦涩而性寒,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对于血热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及紫癜等出血之证,可用单味内服,也可配伍其它止血药物同用。如《本草汇言》治热郁吐血,以本品与麦门冬煎汤饮;《永类钤方》治大便下血,常配连皮老姜同用;《江西民间草药》治内痔出血,以本品与猪肉同煮,去药饮汤。
2、疥癣、疮疡、烫伤。本品苦寒清泄,能清热解毒疗疮,又能杀虫止痒,为治癣、疥之良药。用治疥疮,多以鲜品捣敷患处;用治癣,常与枯矾同用,共研末,醋调敷,如羊蹄根散(《医宗金鉴》);治烫伤,可用鲜品捣敷,或研末油调外涂。
3、大便秘结。本品苦寒,能泻热通便,功类大黄,作用缓和,素有“土大黄”之称。用治大便秘结,可单味煎服,也可配芒硝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鲜品30~50g,也可绞汁去渣服用。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
《日华子本草》:“羊蹄根治癣,杀一切虫,肿毒,醋摩贴。叶治小儿疳虫,杀胡夷鱼、鲑鱼、檀胡鱼毒,亦可作菜食。”
《滇南本草》:“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热,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