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蛊注者,住也。言其病迟滞停住,死又注易傍人也。蛊者,是聚蛇虫之类,以器皿盛之,令其自相啖食,余有一个存者为蛊也。而能变化,人有造作钦事之者,以毒害于他,多于饮食内而行用之。中之者,心闷腹痛,其食五脏尽则死。有缓有急。急者仓卒,十数日便死。缓者延引岁月,游走腹内,常气力羸备,骨节沉重,发则心腹烦懊而痛,令人所食之物亦变化为蛊,渐侵食腑脏尽而死。死则病流注染著傍人,故为蛊注也。(出第二十四卷中。)
范汪疗蛊注百病,癥癖积聚,酸削骨肉,大小便不利,卒忤遇恶风,胪胀腹满,淋水转相注,殚门尽户,延及男女外孙,医所不能疗,更生十七物紫参丸方。
紫参 人参 半夏(洗) 藜芦 代赭 桔梗 白薇 肉苁蓉(各三分) 石膏(一分) 大黄(一分) 牡蛎(一分,熬) 丹参(一分) 虾蟆灰 乌头(炮,四分) 狼毒(一分) 附子(炮,五分) 巴豆(七十枚,去心皮,熬)
上药捣筛,蜜和为丸。以饮下如小豆一丸,日三服,老小以意减之。蜂虿所螫,以涂其上,神良。忌羊肉、冷水。(一方无虾蟆,有干姜四分。出第十四卷中。)
《小品》雄黄丸,疗蛊注,四肢浮肿,肌肤消索,咳逆,腹大如水状,漏泄,死后注易家人方,一名蛊胀方。
雄黄(研) 巴豆 莽草(炙) 鬼臼(各四分) 蜈蚣(三枚,炙)
上五味,捣筛为末,蜜和,更捣三千杵,药成,密器封之,勿令泄气。宿勿食,服如小豆一丸。不知,加一丸。当先下清水,虫长数寸,及下蛇,或如坏鸡子,或白如膏。下讫后,作葱豉粥、鸭羹补之。忌生鱼、生菜、猪肉、芦笋、冷水,暖食将养也。(《千金》同。出第十四卷中。)
《集验》疗鬼注、蛊注、毒气变化无常,鲛鱼皮散方。
鲛鱼皮(鹊鱼斑皮是) 犀角 麝香(研) 龙骨 丹砂(研) 雄黄(研) 蘘荷叶 麝角(炙,各一分) 蜈蚣(一枚,炙) 椒(一分,汗) 干姜(一分) 贝子(十枚) 鸡舌香(一分)
上十三味,捣筛为散,空心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出第一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