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止血药»凉血止血药»白茅根

性味归经

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全国各地均有产,但以华北地区较多。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膜质叶鞘,洗净,晒干,切段生用。

药性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功效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应用

1、血热出血证。本品味甘性寒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热而凉血止血,可用治多种血热出血之证,且单用有效,或配伍其它凉血止血药同用。如《妇人大全良方》治鼻衄出血,《千金翼方》治吐血不止,皆以茅根煎汁或鲜品捣汁服用;若治咯血,与藕同用,均取鲜品煮汁服,如二鲜饮(《医学衷中参西录》)。本品不仅善治上部火热之出血,又因其性寒降,入膀胱经,能清热利尿,导热下行,故对膀胱湿热蕴结而致尿血、血淋之证,尤为适宜。如《圣惠方》治小便出血,单用本品煎服;若血尿时发,属虚而有热者,常配人参、地黄、茯苓同用,如茅根饮子(《外台秘要》)。

2、水肿、热淋、黄疸。本品能清热利尿,而达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之效。如《肘后方》治热淋,《医学衷中参西录》治水肿、小便不利,均单用本品煎服,也可与其它清热利尿药同用;治湿热黄疸,常配茵陈、山栀等同用。

3、胃热呕吐、肺热咳喘。本品既能清胃热而止呕,又能清肺热而止咳。用治胃热呕吐,常与葛根同用,如茅根汤(《小品方》);用治肺热咳喘,常配桑白皮同用,如如神汤(《圣惠方》)。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鲜品加倍,以鲜品为佳,可捣汁服。多生用,止血亦可炒炭用。

鉴别用药

白茅根、芦根均能清肺胃热而利尿,治疗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和小便淋痛,且常相须为用。然白茅根偏入血分,以凉血止血见长;而芦根偏入气分,以清热生津为优。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劳伤虚赢,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下便。”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空有节,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涩作疼,因热小便短少,腹胀身肿;又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为其味甘,且鲜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并治肺胃有热,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鲜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干者。”

《本草正义》:“白茅根,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