齁喘之病,方书皆名哮吼,为其声之恶也。此因误吃盐酱咸物,搏结津液,熬煎成痰,胶粘固结,聚于肺络,不容呼吸出入,而呼吸正气反触其痰,所以喘声不止也。肺有痰热,毛窍常开,热气得以外泄,所以伏而不发。一遇秋冬寒气外束,邪热不得宣通,故令发喘。脉来浮数,滑大者,宜用定喘汤,发去标邪,再用加减鸡鸣丸,常常服之,自可除根。每日饮食只宜清淡,不宜浓厚。盖人身之痰,不能自动,必随脾之健运,贮于肺络,结为窠囊积饮,如蜂子之穴于房中,莲实之嵌于蓬内,生长则易,而剥落则难,全要胃气清虚,则痰之上注者,得以返还于胃,然后可从口而上越,或从肠而下达。今人肥甘厚味,日不绝口,兼之饮食不节,虽有医药,庸有济乎?此乃气分之病,或有传于血分,而为喘急失血者,先吐痰后见血,犹为积热;先吐血后吐痰者,阴虚火动。照依怯症调治,一切燥药毫不可尝。推而广之,齁病属热者固多,而肺寒者亦有,不可泥定是热。凡脾胃虚寒,气不能运,积成冷痰,上注于肺,亦成齁喘。其人四肢厥冷,脉沉细缓,按之无力,即其候也。宜用六君子汤,加款冬、金沸、杏仁、炮姜治之,但热者多而寒者少,又不可不察耳。
齁喘之病,痰火为本,而外感内伤之因,所触不同,未可以一端尽也。寒伤肺喘,脉必数大,可用定喘汤散。风伤肺喘,脉必细缓,自汗恶风,宜用参苏饮解之。因于气者,其脉必沉。因于食者,脉必弦滑。因于色者,脉沉细数,治之又有不同。今人一遇是症,便以定喘为主,何致胶固若此耶?
定喘汤
半夏 杏仁 冬花 苏子 桑皮 麻黄 甘草 黄芩 白果 青铅 生姜
加减鸡鸣丸
陈皮(一两) 半夏(四钱) 白茯(一两) 甘草(五钱) 贝母(一两) 瓜蒌霜(一两) 冬花(一两) 天冬(二两) 黄芩(一两) 知母(一两) 桔梗(一两) 枇杷叶(五钱) 玄明粉(三钱)
炼蜜为丸。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