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伤寒百合病者,谓无经络,百脉一宗,悉致病也。皆因伤寒虚劳,大病之后不平复,变成斯病也。其状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得卧,复不得卧;欲出行,而复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时闻饮食臭;或如强健人,而欲卧复不得眠。如有寒,复如无寒;如有热,复如无热,至朝口苦,小便赤黄。百合之病,诸药不能疗,得药则剧,而吐痢,如有神灵所加也。身形如和,其人脉微数,每尿辄头痛。其病六十日乃愈。若尿时头不痛,淅淅然如寒者,四十日愈。若尿时快然但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日复见。其状恶寒而呕者,病在上焦也,二十三日当愈。其状腹满微喘,大便硬,三四日一大便,时复小溏者,病在中焦也,六十三日当愈。其状小便淋沥难者,病在下焦也,四十三日当愈。各随其证,以疗之耳。(并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疗百合之病,诸药不能疗,若得药则剧而吐痢,如有神灵所加也。身体仍和,脉微数,每尿时辄头痛,六十日乃愈。尿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尿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一月复见者,悉疗之。
又发汗已更发者,百合知母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
上二味,以泉水洗,先渍百合经一宿,上当白沫,泻却其汁,更以好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置之一处,别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之。(《小品》、《千金》同。)
又下之已更发者,百合滑石代赭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擘,以泉水渍一宿,上当白泔出,去之) 滑石(三两,碎) 代赭(如弹丸一枚,碎)
上三味,先以泉水二升,煮百合取一升,去滓,置一厢,又以泉水二升,煮和二味,取一升,去滓,合煎,取一升半,分再服。(《千金》、《小品》同。)
又吐之已更发者,百合鸡子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
上一味,依前法,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扣鸡子一枚,取中黄,内百合汤搅,令调温,再服之。(《千金》同。)
又不吐不下不发汗,病形如初,百合生地黄汤主之方。
百合(七枚)
上一味,依前法渍,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生地黄汁一升,二味汁相和,煮取一升半,温分再服。一服中病者,更勿服也。大便当出恶沫。(《千金》、《小品》并同。)
又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
以渍百合水洗身法,其后《千金方》中一味是,后服瓜蒌牡蛎散,其次则是。(并出第十七卷中。)
《小品》:凡百合病见于阴而以阳法攻之,其阴不得解也,复发其汗,此为逆,其病难治。见于阳而以阴法攻之,其阳不得解也,复下之,其病不愈。
《千金》百合病经一月不解,变成渴者方。
百合根(切,一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渍一宿,以汁洗病人身也。洗身讫,食白汤饼。(今馎饦也。)勿与盐豉也。渴不瘥,可用栝楼根并牡蛎等份为散,饮调方寸匕,日三服。(《小品》、张仲景方同。)
又疗百合病变而发热者方。
滑石(三两) 百合根(一两,炙)
上二味,末之,饮下方寸匕,日三。微利者止勿服之,热即除。一本云:治百合病小便赤涩,脐下坚急。
又百合病变腹中满痛者方。
但服百合根,随多少熬令色黄,末之,饮调方寸匕,日三服。满消痛止。(《小品》同。并出第十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