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血渗肠间,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凡痢久不瘥,脾胃虚弱,则变呕哕。胃弱气逆,故呕也。气逆而外有冷折之不通,故哕,亦变为䘌,虫食人五脏也。三月九虫常居人肠胃,肠胃虚则动,上食于五脏,则心懊憹而闷,齿龂唇口并生疮;下食于肠,则肛门伤烂而谷道开也。轻者可治,重者致死。(出第十七卷中。)
崔氏马蔺子散,疗赤白痢,腹内㽲痛,并久水谷痢,色白如泔淀,悉主之。极重者,不过三四日必瘥方。
马蔺子(一升,熬) 地榆根皮(八分) 厚朴(炙,八分) 熟艾(八分) 赤石脂(一升) 龙骨(十分) 茯苓(十分) 当归(十分)
上八味,捣筛为散。一服方寸匕,加至四五匕,日再夜一,白饮服。(出第三卷中。)
文仲疗赤白痢五六年者方。
烧大荆
上一味,取沥服五六合,即瘥。(《肘后》同。)
又卒腹痛下赤白,数日不绝方。
鸡子(一枚,叩头取黄去白) 胡粉末(令满壳,烧焦成剂)
上二味,以酒服之。(《肘后》同。并出第三卷中。)
《近效》疗赤白痢,日数十行,无问老小方。
甘草(二两,炙)
上一味,切,以浆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