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胸胁痛及妨闷方四首

《病源》:胸胁痛者,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为寒气所乘故也。足少阳胆之经也,其支脉从目锐眦贯目,下行至胸,循胁里。足厥阴肝之经也,其支脉起足大指聚毛,上循入腹,贯膈,布胁肋。足少阴肾之经也,其支脉起肺,出络心,注胸中。此三经之支脉,并循行胸胁,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之与正气交击,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诊其寸口脉弦而滑,弦则为痛,滑则为实;痛则为急,实则为跃。弦滑相抟,则胸胁抢息痛也。

又卒苦烦满,又胸胁痛欲死候。此由手少阳之络脉虚,为风邪所乘故也。手少阳之脉,起小指次指之端,上循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风邪在其经,邪气迫于心络,心气不得宣畅,故烦满;乍上攻于胸,或下引于胁,故烦满而又胸胁痛也。若经久,邪气留连,抟于脏则成积,抟于腑则成聚也。(并出第十六卷中。)

《广济》疗气结筑心,胸胁闷痛,不能吃食,诃黎勒散方。

诃黎勒(四颗,炮,去核) 人参(二分)

上二味,捣筛为散,以牛乳二升,煮三四沸,顿服之。分为二服亦得,如人行三二里进一服。无所忌。

又疗胸胁不利,腹中胀,气急妨闷,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一斤) 桂心(六两) 槟榔(二两,末)

上四味,细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四合,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六七里进一服,快利为度。忌羊肉、饧、生葱、油腻。《小品》有吴茱萸三十颗,无槟榔,余并同。

又疗胸胁妨闷,胃中客气,大便苦难,大黄丸方。

大黄(十二分) 厚朴(四分,炙) 枳实(四分,炙) 芒硝(八分) 杏仁(六分,去皮尖) 葶苈子(四分,熬)

上六味,捣筛,蜜和丸。空腹,以饮服如梧子十丸,日二服,稍稍加,以大便微调为度。忌生冷、油腻、黏食。(出第二卷中。)

《千金》疗冷气胁下往来,胸膈痛引胁背闷,当归汤方。

当归 芍药 吴茱萸 桂心 人参 大黄 甘草(各二两) 茯苓 枳实(各一两) 干姜(三两)

上十味,细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一服八合,日三服。治尸注亦佳。忌海藻、菘菜、生葱、酢物等。(出第十六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