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利水渗湿药»利湿退黄药»地耳草

药用

为藤黄科植物地耳草的干燥全草。主产于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湖南等地。夏、秋季二采收。晒干。生或鲜用。

药性

苦、甘,凉。归肝、胆经。

功效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应用

1、黄疸。本品苦凉。入肝胆经。 清热解毒利湿而退黄疸,用治湿热黄疸。可单用大剂量煎汤服,或与金钱草、茵陈蒿、郁金、虎杖等同用。

2、痈肿。地耳草能清热解毒而消痈肿。治肺痈,可配鱼腥草、薏苡仁、芦根等同用;治乳痈,可与蒲公英、穿山甲等合用;治肠痈,与败酱草、冬瓜仁、红藤等药同用;若湿热毒气所致痈肿疮毒,可单用地耳草捣烂外敷,或煎水内服。

3、跌打损伤。地耳草能活血消肿,用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单用或配骨碎补、乳香、没药等煎服,可同时用鲜品捣烂外敷。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古籍摘要   

《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解蛊毒,敷大恶疮,理疳疮肿。”

《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