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寒疝腹痛方一十三首

《病源》:疝者,痛也。此由阴气积于内,寒气结抟而不散,腑脏虚弱,风冷邪气相击,则腹痛里急,故云寒疝腹痛也。(出第二十卷中。)

《广济》疗丈夫虚劳,寒疝腹痛,并主产后方。

生干地黄(三两) 甘草(炙,二两) 茯苓(二两) 人参(二两) 当归(二两) 大枣(十四枚) 白羊肉(去脂,三斤)

上七味,切,以水三斗,先煮羊肉取一斗,去羊肉,内诸药,煮取五升,内葱白一把,煮取四升,绞去滓。分温五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十二三里后。药消进少食,食消服药。忌芜荑、海藻、菘菜、酢物,余无忌。(出第四卷中。)

仲景《伤寒论》寒疝绕脐苦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寒;若脉沉弦者,二物大乌头煎主之方。

大乌头(十五枚) 白蜜(二斤)

上药,以水三升煮乌头,取二升,去乌头内蜜,煎令水气尽,得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五合。一服不瘥,明日更服,日止一服,不可再也。忌猪肉、冷水。(《千金》同。)

又寒疝腹满逆冷,手足不仁。若一身尽痛,灸刺诸药所不能治者,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方。

秋乌头(实中大者十枚) 白蜜(二斤,一方一斤) 桂心(四两)

上三味,先以蜜微火煎乌头减半,去乌头,别一处,以水二升半煮桂,取一升,去滓,以桂汁和前蜜合煎之,得一升许。初服二合,不知更服至三合,又不复知,更加至五合。其知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也。忌猪肉、冷水、生葱等。(范汪方同。)

桂心(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取五合,和前乌头、蜜,令得一升余,并同前法服。(仲景《伤寒论》、《千金》同。)

又疗寒疝腹中痛,引胁痛及腹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肥羊肉(一斤,去脂)

上三味,切,以水一斗,合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痛即当止。若寒多者,加生姜,足前成一斤。若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术一两,合前物煮取三升。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依前。(《经心录》、范汪同。无忌。)

又疗寒疝腹中痛者,柴胡桂枝汤方。

柴胡(四两) 大枣(六枚)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 桂心 生姜(各一两半) 芍药(一两半)

上九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又云:人参汤作如桂枝法,加半夏、柴胡、黄芩,复如柴胡汤法。今著人参作半剂。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葱。(并出第十五卷中。)

《小品》寒疝气,腹中虚痛及诸胁痛,里急,当归生姜等四味主之方。

当归 生姜 芍药(各三两) 羊肉(三斤)

上药切,以水一斗二升,煮肉烂熟,出肉,内诸药,煎取三升。分温服七合,日三。数有效。(《古今录验》、《经心录》、范汪同。出第一卷中。)

《集验》疗寒疝气来往冲心,腹痛,桂心汤方。

桂心(四两) 生姜(三两) 吴茱萸(二两)

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葱。

又疗寒疝下牵少腹痛,附子丸方。

附子(二两,炮) 桃仁(三两,去皮尖) 蒺藜子(一升,去角尖,熬)

上三味,捣筛末,蜜和,丸梧子大。空腹酒下十丸,渐加至十五丸及二十丸,日再服。忌生菜、热面、炙肉、笋、蒜、猪、鱼。(出第六卷中。)

又疗积年腹内宿结疝冷气及诸癖癥等,香豉丸方。

香美烂豉(曝干,微熬,令香即止) 小芥子(去土石,微熬,令赤即止,各一升)

上二味,捣筛,蜜和,丸梧子大。空腹酒服二十丸,渐加至三十丸,日二服。初服半剂以来,腹中微绞痛,勿怪之,是此药攻病之候。

又疗疝瘕冷气方。

采鼠李子日干,九蒸九曝,酒浸服三合,日两服,渐加至三服,能下血及碎肉积滞物。

《古今录验》楚王瓜子丸,疗心腹寒疝,胸胁支满,食饮不化,寒中腹痛,及呕痢风痉,颈项强急,不得俛仰方。

桂心(五分) 茱萸(三两) 白薇(一分) 干姜(四分) 乌头(二分,炮) 蜀椒(五分,汗) 川芎(四分) 防葵(二分) 白芷(三分)

上九味,末之,合蜜和,为丸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不知稍稍增之,以腹中温,身中憹憹为度。忌生葱、猪肉、冷水。(方中无瓜子,未详方名。范汪等同。出第八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