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相对方面看来,空观是属于无的一边,假观是属于有的一边,功夫到此地步,还不算完全,应该再为精进,观空时不去执着空,观假不去执着假,离开空假两边,心中无依无着,洞然光明,这叫作“中观”。
上述止观法门,表面好像有些区别,实则不过在修持时候,心的运用方向,或有时偏于止,或有时偏于观罢了。克实说来:就是念念归一为“止”,了了分明为“观”,止时决不能离开了观,观时也决不能离开了止。学者切勿拘泥文学,应该随时活用为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