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七疝方三首

《病源》七疝候:七疝者,厥疝、癥疝、寒疝、气疝、盘疝、胕疝、狼疝也。厥逆心痛,足寒,诸饮食吐不下,名曰厥疝也。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名曰癥疝也。寒饮食则胁下腹中尽痛,名曰寒疝也。腹中乍满乍减而痛,名曰气疝也。腹中痛在脐傍,名曰盘疝也。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胕疝也。少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名曰狼疝也。凡七疝,皆由血气虚弱,饮食寒温不调之所生也。(出第二十卷中。)

文仲小器七疝丸,主暴心腹厥逆不得气息,痛达背膂,名曰尸疝;心下坚痛,不可手迫,名曰石疝;脐下坚痛,得寒冷食辄剧,名曰寒疝;胁下坚痛大如手,痛时出见,若不痛不见,名曰盘疝;脐下结痛,女人月事不时,名曰血疝;少腹胀满,引膀胱急痛,名曰脉疝,悉主之方。(臣等看详七疝已载前序。)

椒(四分,汗) 桔梗 芍药 干姜 厚朴(炙) 细辛 附子(炮。各二分) 乌头(一分,炮)

上八味,末之,蜜和丸。服如大豆三丸,加至七八丸,日三服。忌猪肉、冷水、生菜。(出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七疝丸,疗疝诸寒,脐傍痛,上支胸中满,少气,太医丞樊之方。

蜀椒(五分,汗) 干姜 厚朴(炙) 黄芩 细辛 芍药 桂心(各四分) 桔梗(二分) 乌喙(一分,炮) 柴胡(一分) 茯苓(一分) 牡丹皮(一分)

上十二味,捣筛,蜜和,丸梧子大。先,以酒服七丸,日三。不知渐加,以知为度。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酢物、胡荽。(范汪同。出第十卷中。)

《集验》疝气,桃仁汤方。

桃仁(去皮尖) 吴茱萸 橘皮 海藻(各三两) 生姜 茯苓 羌活 蒺藜子(去角。各三两)

上八味,切,以水三大升,煮取九合。分为三服,空心服。忌酢物。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