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曰: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者,为其各有所宜也。注云:热在头身,宜镵针;分肉气满,宜圆针;脉气虚少,宜鍉针;泻热出血,发泄痼病,宜锋针;破痈肿出脓血,宜铍针;调阴阳,去暴痹,宜圆利针;治经络中痛痹,宜毫针;痹深居骨解、腰脊、节腠之间者,宜长针;虚风舍于骨解、皮肤之间者,宜大针。此之谓,各有所宜也。针形有九,叙之于下。
一曰镵针
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主泻阳气(《灵枢》)。
平半寸,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主热在头分。(易老)
二曰圆针
长一寸六分,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灵枢》)。锋如卵形,肉分气病,宜用此。(易老)
三曰鍉针
长三寸半,锋如黍粟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易老)。
脉气虚少者,宜此。(易老)
四曰锋针
长一寸六分,刃三隅,以发痼疾(易老)。
泻热出血,发泄痼疾。(易老)
五曰铍针
长四寸,广二分半,末如剑锋,以取大脓(易老)。
一名破针,用以破痈肿出脓血。(易老)
六曰圆利针
长一寸六分,大如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易老)。
尖如毫,且圆利,调阴阳,去暴气。(易老)
七曰毫针
长三寸六分,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以取痛痹(易老)。
尖如蚊虻喙,调经络,去痛痹。(易老)
八曰长针
长七寸,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易老)。
锋利,故取痹深居骨解、腰脊、节腠之间者。(易老)
九曰大针
长四寸,尖如挺,其锋微圆,以泻机关之水(易老)。
一名焠针,取风虚舍于骨解皮肤之间者。(易老)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