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中药百科

清热药»清热凉血药»玄参

药用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陕西、福建等地,野生、家种均有。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生用。

药性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本品咸寒入血分而能清热凉血。治温病热入营分,身热夜甚、心烦口渴、舌绛脉数者,常配生地黄、丹参、连翘等药用,如清营汤(《温病条辨》);若治温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可配麦冬、竹叶卷心、连翘心等药用,如清宫汤(《温病条辨》);若治温热病,气血两燔,发斑发疹,可配石膏、知母等药用,如化斑汤(《温病条辨》)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本品甘寒质润,功能清热生津、滋阴润燥,可治热病伤阴,津伤便秘,常配生地黄、麦冬用,如增液汤(《温病条辨》);治肺肾阴虚,骨蒸劳嗽,可配百合、生地黄、贝母等药用,如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3、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本品性味苦咸寒,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泻火解毒。用治肝经热盛,目赤肿痛,可配栀子、大黄、羚羊角等药用,如玄参饮(《审视瑶函》);若治瘟毒热盛,咽喉肿痛、白喉,可配黄芩、连翘、板蓝根等药用,如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取本品咸寒,有泻火解毒、软坚散结之功,配浙贝母、牡蛎,可治痰火郁结之瘰疬,如消瘰丸(《医学心悟》);若治痈肿疮毒,可以本品配银花、连翘、蒲公英等药用;若治脱疽,可配银花、当归、甘草用,如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鉴别用药

玄参与生地黄,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但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人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目明。”

《名医别录》:“下水,止烦渴,散颈下核,痈肿。”

《本草纲目》:“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