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法:痔疾,取足太阳,即承山穴;取督脉,即长强穴(《灵枢》)。
五痔便血,灸脊中百壮,又灸回气百壮(《得效》)。
治痔,平立量脊与脐平处椎上,灸七壮;或年深,更于椎骨两旁各一寸,灸七壮除根(《得效》)。
痔痛,取承筋、飞扬、委中、承扶、攒竹、会阴、商丘(《甲乙》)。
治诸痔及肠风,取脊十四椎下各开一寸灸之,久痔尤效(《入门》)。
脱肛,取大肠俞、百会、长强、肩井、合谷、气冲(《纲目》)。
脱肛,灸脐中随年壮,又灸横骨百壮,又灸脊穷骨上七壮(《得效》)。
痔疮,先取头垢捏成饼子安痔头上,其上又安大蒜片,以艾灸之(《丹心》)。
痔漏,以附子末、津唾和作饼子如钱大,安漏上,以艾灸,令微热,干则易新饼再灸,明日又灸,直至肉平为效(《丹心》)。
一人行路得痔疾,状如胡瓜,贯于肠头,热如火,僵仆不能起。有人教之先以槐枝浓煎汤洗患处,以艾炷灸其上三五壮,忽觉一道热气入肠中,因泻鲜血,虽一时暂痛,其疾如失。(《本草》)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