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乳石发动热气上冲诸形候解压方五十二首

论曰:夫乳石之性,缓而且速,能悍风寒、逐暑湿、导经脉、行饮食之气。在阴即补其不足,在阳即能发其炎。阴盛阳虚,则二仪亢位,所以炎上。腑之受邪,则表热气隔,至阴之伏也。脉形阳浮而数,阴伏而沉,理之于经,自然通泰。若灸之于孙络,即血脉遄流,或全抑之,则乖于石性,理而兼助,则表里周荣。若遇小发,可自劳力按摩,不可即治。热不已者,别法随事择用解散方。

疗寒热胸中塞,面肿,手足烦疼,是钟乳发,宜服生麦门冬汤方。

生麦门冬(四两,去心) 豉(三升,绵裹) 葱白(切,半斤)

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体气热是客热,当自渐加衣物,虽似恶,加之后必佳。忌如常法。此方甚良。(《千金》同。)

又压丹石发方。(天台山国清师所传用。)

杏仁(一百枚,去皮尖)

上一味,以水一升,于盘中研之,绞取汁令尽,以白面二升,用杏仁汁溲作馎饦,还以杏仁汁煮,务令极熟。其病者,量性多少啖之,令尽讫,又取美酒数升煮十余沸,候热讫,病者量性多少饮之,徐令尽。盖覆安卧,初觉心闷,顷间四体轻虚。一服三年不发,大效。

又疗乳石发方。

甘草(炙) 麻黄(去节,各一两)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半升,和清酒半升。其患者先须火边炙,热彻欲汗,承热服令尽,盖衣卧,须臾大汗即瘥。(《千金翼》同。)

又若因食仓米、臭肉动乳方。

必须葱豉汤细细服之,五六度即瘥。(《千金翼》同。)

又食饮损者方。

于葱豉汤中加当归一两,煎之,去滓,分服,即瘥。若未可,即服芦根汤。(《千金》同。)

又若已服安和药,仍不退者,此小触动,服葱豉等汤不解者,可服芦根汤解压之方。

芦根 地榆 五加根(各一两)

上三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服之即解。(《千金翼》同。)

又若得时气,冷热不调,动乳者,皆是寒热所致。其状似疟,久久不疗,损人性命,纵服汤药,必终难瘥。宜作生熟汤浴之方。

以大器盛汤,若大热投少冷水,即于汤中坐勿动,须臾百节开,寒热之气皆从毛孔中出,变作流汗。若心中热闷者,还服少许热汤即定。久乃出汤,出衣被覆盖睡,豁然平复。如患太重者,不过三两度即瘥。(《千金翼》同。)

又解一切石发方。(僧珍法。)

胡豆(半升)

上一味,捣研之,以水八合,绞取汁饮之,即瘥。虚弱人半升,中平以意量之。

又大黄丸方。

大黄(五两,捣末) 大麻子(五两,熬勿令焦,待冷,于簸箕中以手挼去皮,取仁研如膏)

上二味,合治令匀,以蜜和,丸如梧子大,以汤饮下十丸至二十丸,以宣利为度。此方甚妙。通阳壅秘,服之尤良。忌如常法。

华陀荠苨汤,疗石毒卒发者,慄慄如寒,或欲食,或不欲食。若服紫石英发毒者,亦热闷惛惛喜卧,起止无气力,或寒,皆是腑脏气不和所生,疗之方。

荠苨(四两) 甘草 蓝子(各一两) 茯苓 黄芩(各二两) 蔓荆子(一升) 人参(一两) 芍药(二两)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蔓荆子,取八升,去滓,内余药煎,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若虚弱倍人参;若气上加茯苓、荠苨一两,甚良。(《千金翼》云:若体寒者,倍人参,减黄芩。若气上,倍茯苓,加荠苨一两。)

应杨州所得吴故单葱白汤药,疗沉体中数年或更发,宜服之方。

葱白(一斤,切)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服尽,未定,更作服之,至三剂即瘥止。

又疗乳石发,樊尚书传,萧亮常服良验。余因热重盛,切虑不安,遍于李虔祐率更吴升咨议处求解法,亦称此味奇绝方。

甘草(二两,炙) 生犀角(一两半,屑) 葳蕤(三两)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甚效。

又方

乌豆(二升)

上一味,以水九升煮取五升,去滓,以铜钵重汤煮,取一升。每服一匙,尽即瘥。未定,更作佳。

又若盛热发方。

取无灰酒煮三五沸,承稍热服之。以布手巾两个,浸水以搨热处,取瘥为妙,更互用之。

又疗诸乳石发动,口干,寒热,似鬼神为病方。

麦门冬(八分,去心) 五加皮 犀角(屑) 黄芩(各四分) 葳蕤(四两) 栀子(四分) 升麻(四两) 大黄(五分) 芍药(四分) 大青 甘草(炙,各三分) 苦参(六分)

上十二味,捣筛,蜜丸。食后,以蜜水服十四丸,渐加至二十丸,日再,以意加减。(《千金翼》同。)

又疗诸石发热困苦方。

猪脂(五合,成炼者) 芒硝(四分) 葱白(五合,切) 豉心(三合)

上四味,以水三升煮葱豉,取一升二合,去滓,下猪脂、芒硝,分三服,未瘥再服。(《千金翼》同。)

又疗石发,热盛充实,四体烦满,脉急数,大小便赤涩,升麻汤方。

升麻 黄柏 黄连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四两) 芍药(六两) 白鸭通(五两) 淡竹叶(切,一升) 栀子(十四枚) 豉(一升) 大黄(三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二斗煮竹叶、鸭通,取一斗一升,去滓澄清,取一斗,内诸药,煮取四升,去滓,分三服。若上气者,加杏仁五合,满加石膏二两。(《千金》同。)

又常防备热发法方。

麦门冬(三两,去心) 甘草(一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弹丸,一日服三丸,甚良。(《千金翼》同。)

又三黄汤,折石热,通气,泄肠胃,解肌方。

大黄(三两,别渍) 黄芩(二两) 栀子(一七枚) 甘草(二两,炙) 豉(一升) 麻黄(一两,去节)

上六味,切,以水九升煮麻黄,去上沫,下诸药煎,取三升半,下大黄三五沸,去滓,分服。得利以瘥止。(《千金翼》同。)

又方

黄芩(二两) 豉(五合,绵裹) 葱白(五合) 栀子(二七枚)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服。三剂瘥止。(《千金翼》同。)

又疗石发,身热如火烧,黄芩汤方。(靳邵法。)

黄芩(三两) 枳实(二两,炙) 厚朴(炙) 瓜蒌 芍药(各一两) 栀子仁(十四枚) 甘草(炙,两)

上七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忌如常法。(《千金翼》同。)

又疗热气结滞,经年数数发方。

胡荽(半斤,五月五日采,阴干,如此物可先收贮备之)

上一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服。未瘥,更作服。春夏取叶,秋冬取根茎用。

又疗膈上热方。

柴胡 黄芩 甘草(炙) 茯苓 麦门冬(去心) 枳实(炙) 生地黄(各三两) 竹叶(切,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分服。

又方

取河中石,不限多少,烧令赤,投小便一大升,候冷,顿服之良。

又方

取寒水石,长含,以瘥为度。

又方

取黄连水渍,服一升,最良。

又疗心下烦热闷,内热不安,冷石汤方。

冷石(半两,细研之)

上一味,以水搅如白饮,顿服。不瘥更作。

又去石毒,麻黄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甘草(二两,炙) 豉(一升,绵裹)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之。

又猪膏汤,解大散方。

猪膏(二两,烊之) 豉(一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豉,取汁一升,内猪膏,服七合,日三。服石人饮食宜清冷,不宜热,热即气拥痞石,惟酒一种须热也。(《千金翼》同。)

又疗乳石发,如寒热状似疟方。

前胡(半斤) 黄芩 甘草(炙) 生姜 知母(各三两) 牡蛎(熬) 石膏(各六两) 大枣(二十枚,擘)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为四服,取瘥为度。此方甚良。

又疗胸背头中游热,补虚方。

黄芪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桂心(各一两) 茯苓 人参 石膏(生) 干地黄 生姜 麻黄(去节) 麦门冬(去心,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擘) 竹叶(切,一升)

上十三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一斗,去滓,下诸药煎,取三升,去滓,分服之。(一方无茯苓,有大黄。)

又疗石发,诸药疗不瘥方。

以硝石含之,效。

又方

若热盛,可向冷地卧,腰下以厚物荐之,腰以上令薄,使受稍似凉即起,不得过度。

又三黄丸,疗虚热气壅不通方。

黄连 黄芩(各三两) 大黄(二两)

上三味,捣筛,蜜丸。以汤饮下十五丸至二十丸,如梧子,以利即瘥。

又疗精神如失,气攻上,骨热方。

柴胡 升麻 黄芩 泽泻(各三两) 淡竹叶(切,一升) 生地黄(切,二升) 干蓝 芒硝(各二两)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服,取利止。忌如常法。

又疗石热将行,体微筋啬,即此方从叔汾州刺史河东公口授此法,余久服石,每服此饮,颇甚为效方。

茱萸 葳蕤(各一两) 豉心(一升) 葱白(一握)

上四味,切,以水四升煮,取减半,分服。

又疗服诸药石后,或热不禁,多向冷地卧,又不得食诸热面、酒等方。

五加根皮(二两)

上一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半,候石发之时便服,未定更作服。

又疗诸石盛热不除,心腹满,小便赤,大便不利,吐逆,气冲胸,口焦干,目赤重热,三黄汤方。

黄连 芒硝(各二两) 甘草(炙) 大黄(一两) 黄芩(三两)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下芒硝,分服,以利为度。甚良妙。

又疗天行丹石发动,上下拥隔不通,头痛,口苦不能食,立效方。(醴泉杜主薄传。)

青木香 紫葛 紫参 玄参 丹参 苦参 人参 石膏 代赭 细辛 桂心 独活 苁蓉 干姜 齐盐 吴蓝(各一分) 巴豆(二分,去皮心,熬)

上十七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有患服三丸,强者服五丸,余即量与之,以饮下,得快利三两行即瘥。忌如常法。

又疗石发,内有虚热,胸中痞满,外风湿不解,肌肉拘急方。

香豉(一升) 栀子(十四枚) 葱白(一握) 黄芩(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豉五六沸,去豉内药煮,取三升,分三服之。不止,更为之。(《千金翼》同。)

又疗热肿初起,始欲作痈,便宜服升麻汤方。

升麻 大黄 黄芩 芍药 枳实(各二两) 甘草(炙) 当归(各一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肿即消散。如热加黄芩三两。(《千金翼》同。)

又淡竹叶汤方。

淡竹叶(切,一升)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枳实(炙) 栀子 人参(各一两) 大黄(二两) 黄芩(三两)

上九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以瘥止。

又疗服散不得力,食不下,饮酒解散辄呕吐,七味三黄汤方。

豉(五合,绵裹) 栀子(十四枚) 枳实(八分,炙) 甘草(炙) 前胡 大黄(各一两) 芒硝(二两)

上药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

又增损竹叶汤,解散下气方。

黄连 麦门冬(去心) 竹叶(切) 人参(各二两) 枳实(炙) 栀子(各一两)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之,瘥止。

又疗心忪热烦闷,如火气上方。

石膏(八两) 茯神 葳蕤 黄芩(各四两) 橘皮 五味子 干蓝 麻黄(去节) 甘草(炙) 犀角屑(各二两) 杏仁(去皮尖) 栀子(各三两)

上十二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服之,瘥止。

又疗虚劳,下焦虚热,骨节烦疼,肌肉急,内痞,小便不利,大便数而少,吸吸口燥,少气,折石热方。

大麻仁(五合,研) 豉(二升)

上二味,以水四升合煮,取一升五合,分三服,三剂即止。(《千金翼》同。)

又疗内热结不除,或更服散,或以饮酒、冷食、澡洗犹不解,或腹胀头痛,眼眶疼,或先有癖实不消,或连饮不食,或时作心痛,服此汤皆愈方。

甘草(炙) 黄芩 大黄(各二两)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同。)

又散热,白鸭通汤方。

白鸭通(五升,以沸汤二斗半淋之,澄清取一斗) 麻黄(四两,去节) 豉(二升) 冷石(一两) 栀子仁(二十一枚) 甘草(炙,五两) 石膏(三两,碎)

上七味,切,以鸭通汁煮,取六升,去滓,内豉煮三沸,每服五合。若觉冷,小便利濶。其间若热犹盛,小便赤促,服之不限五合。宜小小劳,渐渐进食,不可令食少,但勿顿多耳。(《千金》同。)

又下气除热,前胡汤方。

前胡 黄芩 甘草(炙) 茯苓(各二两) 栀子仁 枳实(炙) 大黄(各一两) 杏仁(六十枚,去尖皮) 生姜(三两,切)

上九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分服。

又麻黄汤,下气解肌折热方。

麻黄(四两) 黄芩 甘草(炙) 石膏(各三两,碎) 升麻(二两) 栀子仁(一两)

上六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三服之。

又疗服升麻汤,内解外不解者,宜此麻黄汤方。

麻黄(去节) 升麻 大黄 黄芩 石膏(各三两,碎) 甘草(一两,炙) 栀子仁(三合)

上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服之,瘥止。

又疗腹中无妨,直患虚汗方。

泽泻 知母 石膏(各二两,碎) 当归 甘草(炙) 人参 桂心 黄芩 茯苓(各三两) 麦门冬(三两,去心) 竹叶(切,三升)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竹叶,取一斗,去滓,下诸药煮,取四升,分服瘥。忌如常法。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