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冬温、温毒、温疫同治)
温病久羁阳明,或已下,或未下,身热面赤,口干舌燥,甚则齿黑唇裂者,热邪渐伤少阴肾水也。脉沉实者,仍可下之。若脉虚大,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者,邪热少虚热多也,加减复脉汤主之。
温病误表,以致心中震震,舌强神昏者,心气被伤,津液被劫也,宜复脉汤。(舌上津回则生。)
温病六七日后耳聋者,阴火内炽,病在少阴也,宜复脉汤。(若误认少阳证,服柴胡汤则必死。)
劳倦内伤,复感温病,六七日外不解者,宜复脉汤。若身不热而倦甚者加人参。
温病已发汗而汗不出,已下而热不退,六七日以外,脉尚躁盛者,邪正交争也,重与复脉汤。
温病误用升散,脉结代,甚则两至者,法当急救其里。所谓留人治病也,重与复脉汤。
温病汗下后,口燥咽干,神倦欲眠,舌赤苔老者,少阴液亏也,与复脉汤。
加减复脉汤(照经方加减也)
炙甘草(三钱) 干地黄(三钱) 生白芍(三钱) 麦冬(二钱五分,连心) 阿胶(一钱五分) 麻仁(一钱五分)
水煎服。病甚者甘草加至五钱,地黄、白芍加至四钱,麦冬加至三钱五分。
温病误表,以致舌强神昏,汗自出,中无所主者,心气津液受伤过甚也,救逆汤主之。
救逆汤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生龙骨(二钱),生牡蛎(四钱),脉虚大欲散者加人参(一钱)。
下后大便溏甚,日三四行,脉仍数者,真阳素虚而里热未清也,一甲煎主之。服一二日后,如大便不溏,可与一甲复脉汤。
下焦温病,凡大便溏者,即与一甲复脉汤。(系于复阴方中寓固阴之意。)
一甲煎
生牡蛎(一两,碾细)
水煎温服。
一甲复脉汤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去麻仁加牡蛎(五钱)。
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蠕动者,真水受亏不能涵木也。急防痉厥,二甲复脉汤主之。
二甲复脉汤
即于加减复脉汤内加生牡蛎(二钱五分),生鳖甲(四钱)。下焦温病,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大动,甚则心中痛者,肾虚不能济木,肝风鸱张,心君失偶也。三甲复脉汤主之。
三甲复脉汤
即于二甲复脉汤内加生龟板(五钱)
少阴温病,心烦不得卧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也,黄连阿胶汤主之。
黄连阿胶汤
黄连(四钱) 黄芩(一钱) 阿胶(三钱) 白芍(一钱) 鸡子黄(二枚)
水八杯,先煎芩、连、芍三味,取三杯去滓,兑胶化尽,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服。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邪热深伏阴分,热自阴来也,青蒿鳖甲汤主之。
青蒿鳖甲汤
青蒿(二钱) 鳖甲(五钱) 细生地(四钱) 知母(二钱) 丹皮(三钱)
水煎服。
既厥且哕,(俗名呃忒。)脉细而劲者,温邪久踞下焦,消烁肝液,扰及冲脉也,小定风珠主之。
小定风珠
鸡子黄(一枚,生用) 真阿胶(二钱) 生龟板(六钱) 童便(一杯) 淡菜(三钱)
水五杯,先煎龟板、淡菜,取二杯去滓,兑入阿胶,火上化尽,入鸡子黄搅匀,再冲童便,顿服。
下焦温病,神倦瘛疭,舌绛苔少,脉气虚弱,时时欲脱者。热邪久羁,吸烁真阴也。大定风珠主之。(此证多因误表误攻而成。)
大定风珠
生白芍(六钱) 阿胶(三钱) 生龟板(四钱) 干地黄(六钱) 麻仁(二钱) 五味子(二钱) 生牡蛎(四钱) 麦冬(六钱,连心) 炙甘草(四钱) 鸡子黄(二枚,生) 鳖甲(四钱,生)
水八杯,煎三杯,去滓,再入鸡子黄搅匀,分三次服。
喘者加人参。
自汗者加龙骨、人参、小麦。
悸者加茯神、人参、小麦。
凡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复脉。邪少虚多者,不得用黄连阿胶汤。阴虚欲痉者,不得用青蒿鳖甲汤。
下焦温病,痉厥神昏,舌短烦躁。如寸脉大,口气重,目赤颧红,壮热者,手少阴邪热未清也,先与牛黄丸、紫雪丹之属开窍搜邪,再与复脉存阴,三甲潜阳。临证细参,勿致倒乱。
牛黄丸
紫雪丹(俱见第十页)
复脉汤(见第二十三页)
三甲复脉汤(见第二十五页)
温邪久羁,肌肤甲错,或因下后里通邪欲溃,或因服存阴药,液增欲汗,正气已虚,不能即出,阴阳互争而战者,欲作战汗也,复脉汤热饮之。虚甚者加人参助汗外出。若其人肌肉尚盛,未至甲错,当听其汗自出,不可骚动。
时欲漱口不欲咽,大便黑而不燥者,阴亏而有瘀血也,犀角地黄汤主之。
犀角地黄汤(见第七页)
夜热昼凉,少腹坚满,小便自利,大便闭,脉沉实者,邪盛而蓄血也,桃仁承气汤主之。
桃仁承气汤
大黄(二钱五分) 芒硝(一钱) 桃仁(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芍药(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水煎服。
温病服清解药后,脉反濡小,下利稀水或便脓血者,热撤里虚也,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
赤石脂(三钱,二钱整煎,一钱研细末调)炮姜(一钱五分) 白粳米(三钱)
水三杯,煎一杯半,去滓,入石脂末,温服。
虚者加人参。
温病七八日后,身热,舌绛苔少,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脉虚数者,里邪已尽,脾阳下陷也。桃花粥主之。
桃花粥
人参(三钱) 炙甘草(三钱) 赤石脂(六钱,研细末) 白粳米(二合)
水十杯,先煎参草,取六杯,去滓,再入粳米,煮取三杯,以一杯兑石脂末二钱顿服之。利止停后服,如不止,再服第二杯。每次兑石脂末二钱,或因先过用寒凉,脉不数身不热者,加干姜(三钱)。
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身热,入夜热甚,或谵语者,热入血室也。法当辛凉退热,兼清血分,清热养荣汤主之。
清热养荣汤
青蒿(二钱) 桑叶(一钱五分) 知母(一钱) 鳖甲(三钱) 赤芍(一钱五分) 生地(二钱) 丹皮(一钱五分) 丹参(二钱)
水煎服。
如壮盛人服之不解者,加柴胡(一钱五分)。
妇女温病,经水适来,脉数耳聋,干呕烦渴,十数日不解,热邪内陷发痉者,气血兼病也。竹叶玉女煎主之。
竹叶玉女煎
生石膏(三钱) 干地黄(二钱) 麦冬(二钱) 知母(一钱) 牛膝(一钱) 竹叶(一钱五分)
水四杯,先煎石膏、地黄取二杯,再入余四味煎成一杯,温服。热入血室,服两清气血药后邪去其半,余邪不解,脉仍数者,护阳和阴汤主之。
护阳和阴汤
白芍(二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 人参(一钱) 麦冬(一钱,连心,炒) 生地(一钱五分,炒)
水煎服。
热入血室,邪去八九,暮微寒热,右脉虚数者,邪少虚多,气血兼病也。加参复脉汤主之。
加参复脉汤
即于复脉汤内加人参一钱五分。
妇女热病,经水适来,十余日不解,舌痿,饮冷,心烦热,神气忽清忽乱,脉右长左沉者,瘀热在里,有蓄血也。加减桃仁承气汤主之。
加减桃仁承气汤
大黄(一钱五分,制) 桃仁(一钱五分,炒) 细生地(三钱) 丹皮(二钱) 泽兰(一钱) 人中白(一钱)
水煎服。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