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疗咳方一十四首

深师疗咳方。

巴豆(炮去壳,勿伤肉)

白饮吞下,初日饮服二枚,日三枚良。忌野猪肉、芦笋。(《千金》同。)

又方

蜀椒(一合,汗,去目) 杏仁(去皮尖,半合,熬) 豉(半合) 款冬花(小半合)

上四味捣,蜜和为丸。晚间不食含一丸,如弹丸大,含一丸则知效验。十年者,五六日知良。(并出第十八卷中。)

《小品》疗咳,生姜五味子汤方。

五味子(五合) 生姜(八两) 紫菀(一两) 半夏(二两,洗) 吴茱萸(一两) 款冬花(半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茯苓(四两) 甘草(二两,炙) 桂心(一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温三服,老人可服五合。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羊肉、饧、生菜、酢物、生葱。(《古今录验》同。出第一卷中。)

《备急》疗咳方。

杏仁(半斤,去尖皮两仁者,熬) 紫菀(二两)

上二味,先研杏仁取汁使尽,细切紫菀更煎,少浓去滓,内蜜使稠,细细饮之,立定。(出第三卷中。)

崔氏疗咳方。

杏仁(一升,去尖皮两仁,熬) 苏子(汁,五合) 生姜(汁五合,煎) 蜜(五合,煎令沫尽)

上四味,先捣杏仁作脂讫,内诸药和煎,搅调三四沸,药成。含咽如枣大,日三四。忌蒜、面。(出第六卷中。)

《延年》紫菀饮,主咳方。

紫菀(一两半) 贝母(二两) 人参(一两) 橘皮(半两) 生姜(一两) 杏仁(一两半,去皮尖两仁者,研)

上六味,切,以水二升五合,煮取八合,分三服,欲再服亦得。慎咸、酢、蒜、面。(蒋孝璋处。出第五卷中。)

《必效》疗咳方。

枣(一百二十颗,去核) 豉(一百粒) 桃仁(一百二十颗,去皮尖两仁者,熬令色黄)

上三味,合捣,为丸如枣大,含之无不瘥。

又方

鸡子白皮(十四枚,熬令黄) 麻黄(三两,去节)

上二味,捣成散。每服方寸匕,日二,食后饮下之。无所忌。

又方

麻黄(二两,去节) 紫菀(二两) 贝母(三两,去心)

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杏核。绵裹含,稍稍咽汁,尽更作,日四五度。

又方

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 豉(一百枚,熬令干) 干枣(四十枚,去核)

上三味,合捣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尽,日七八度,尽更作。(出第一卷中。)

《古今录验》百部汤,疗咳,昼夜不得眠,两眼突出方。

百部(半两) 生姜(半斤) 细辛(三两) 贝母(三两)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两,去皮尖两仁者) 紫菀(三两) 桂心(二两) 白术(二两) 麻黄(六两,去节) 五味子(二两)

上十一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生菜。(《千金》无杏仁、紫菀,余同。)

又疗咳噏散方。

细辛 紫菀 天雄(炮) 石膏 款冬花 钟乳(各二分)

上六味,捣筛作散,如大豆七聚,以小竹筒噏服,日二。不得食生鱼、酱酢、生菜,但食糜七日,咳愈乃止。若大豆聚不知,亦小益,勿太多。甚良。忌生菜、冷水、猪肉。(《千金》同。)

又疗咳,麻黄五味子汤方。

麻黄(四两,去节) 五味子(五合) 甘草(二两,炙) 半夏(二两,洗) 干姜(五合) 细辛(二两) 桂心(六两) 杏仁(三两,去皮尖两仁者)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温五服,日三夜二。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菜、生葱。

又疗咳,羊肺汤。太医史脱方。

款冬花(一两) 紫菀 干姜 细辛(各一两) 桂心 甘草(炙,各半两) 五味子(半升) 白前 食茱萸(各半两) 羊肺(一枚,细切)

上十味,切,以水八升,合煮取三升,去滓。一服三合,日三。禁食盐、蒜、生菜、海藻、菘菜、生葱。(并出第十九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