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三虫方七首

《病源》:三虫者,长虫、赤虫、蛲虫为三虫也,犹是九虫之数也。长虫者,蛔虫也。长一尺,动则吐清水,出则心痛,贯心则死。赤虫,状如生肉,动则肠鸣。蛲虫,细微形如菜虫也,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剧则为癞,因人疮处即生诸痈疽、癣瘘、瘑疥、龋虫,无所不为。此即是九虫内之三者,而今别立名者,当以其三种偏发动成病,故谓三虫也。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以两手著头相叉,长引气,即吐之,坐地缓舒两脚,以两手从外抱膝中,疾低头入两膝间,两手交叉头上,十二通,愈三虫。又云:叩齿二七过,辄咽气二七,如是三百通乃止,为之二十日,邪气悉去,六十日小病愈,百日大病除,三虫伏尸皆去,面体光泽。(出第十八卷中。)

《肘后》疗三虫方。

茱萸根(取东引指大者,长一尺) 瓜蒌(四两,切)

上二味,细剉茱萸根,以酒一升,渍之一宿,旦绞去滓,宿勿食,旦空腹先吃脯,然后顿服之。小儿分三服。亦疗寸白虫。

又方

捣桃叶,绞取汁,饮一升。(《千金》、《集验》同。一方云:平旦饮三合。)

又方

珍珠(一两,研) 乱发(如鸡子大,烧末)

上二味,内苦酒中,旦空腹顿服之,令尽。(《集验》、范汪同。《千金》治蛲虫。)

又三虫者,谓长虫、赤虫、蛲虫也。乃有九种,而蛲虫及寸白人多病之。寸白从食牛肉、饮白酒所成,相连一尺则杀人,服药下之,须结裹溃然出尽,乃佳。若断者,相生未已,更宜速除之。蛲虫多是小儿患之,大人亦有其病,令人心痛,清朝口吐汁,烦躁,则是也。其余各种种不利,人人胃中无不有者,宜服九虫丸以除之。

范汪疗三虫,白蔹丸方。

白蔹 狼牙 雚芦 桃花 贯众(各三分) 橘皮(二分) 芜荑(一分)

上七味,捣筛,蜜丸如小豆大。宿勿食,旦以浆水服一剂,日中乃食,立下。男子病大腹面黄,欲食肉,服此药下赤虫如笋茎者一尺所,有头目百余枚,病愈。又九江谢丘,病胁下有积大如杯,小腹亦坚,伏痛上下移,呕逆喜唾,心下常痛,欲食肉,服此药,下虫无头足,赤身,有口尾二百余枚,得愈。又九江陈昉,病大腹烦满,常欲食生菜,服此药,下白虫大如臂,小者百余枚,立瘥。妊身妇人不得服之。

又疗三虫,竹节丸方。

烧竹节 雷丸(各三分) 锡屑(二分) 橘皮(一分半)

上四味,捣筛,蜜丸如梧子大,一服八丸,日三服。

又疗三虫,川芎散方。

川芎 雷丸 桔梗 白芷(各四分)

上四味,捣散,以蜜饮若酒或米汁服方寸匕,日三服。又可用蜜丸如梧子,吞十三丸,当稍稍下。不尽,更服一剂。(出第十九卷中。)

《备急》疗三虫方。

雚芦(四两,炙) 干漆(二两,熬) 吴茱萸(四两)

上三味,为末,依前先嚼脯,以粥清服方寸匕,日一服。(《肘后》、范汪同。)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