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肺痈方九首

《千金》论曰:病咳唾,其脉数,实者属肺痈,虚者属肺痿。咳而口中自有津液,舌上胎滑,此为浮寒,非肺痿也。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也。问曰:病者咳逆,师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后终吐脓死。其脉何类?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唾而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已成则难治。寸口脉数,趺阳脉紧,寒热相抟,故振寒而咳。趺阳脉浮缓,胃气如经,此为肺痈。趺阳脉浮缓,少阴微紧,微为血虚,紧为微寒,此为鼠乳,其病属肺也。问曰:振寒发热,寸口脉滑而数,其人饮食起居如故,此为痈肿病。医反不知,而以伤寒治之,应不愈也。何以知有脓?脓之所在何以别知其处?师曰:假令在胸中者为肺痈,其脉数,咳唾。设脓未成,其脉自紧数,紧去但数,脓为已成也。(出第十七卷中。)

仲景《伤寒论》:咳胸中满而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者,肺痈也。桔梗白散主之方。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研作脂)

上三味,捣筛,强人饮服半钱匕,羸人减之。若病在膈上者必吐,膈下者必痢。若痢不止者,饮冷水一杯则定。忌猪肉、芦笋等。(出第十八卷中。)

《集验》疗胸中满而振寒,脉数,咽燥而不渴,时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粳米粥,是为肺痈,桔梗汤方。

桔梗(二两,《千金》、《古今方》云用一两) 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再服,朝暮吐脓血则瘥。(张文仲、《千金》、《备急》、《古今录验》、范汪同。此本仲景《伤寒论》方。出第四卷中。)

《千金》疗咳有微热,烦满胸心,甲错,是为肺痈,黄昏汤方。

黄昏(手掌大一枚,即合欢木皮)

上一味,切,以水三升,煮得一升,分再服。(范汪同。)

又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兼疗胸胁胀满,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方。

葶苈(三熬令色紫)

上一味,捣,令可丸,以水三升,煮擘大枣二十枚,得汁二升,内药如弹丸一枚,煎取一升,顿服。(《古今录验》、《删繁》、仲景《伤寒论》、范汪同。并出第十七卷中。)

《备急》疗肠痈、肺痈方。

升麻 白蔹 漏芦 芒硝(各一两) 黄芩 枳实(炙) 连翘 蛇衔(各三两) 栀子(二十枚,擘) 蒴翟根(四两)

上十味,捣令细,以水三升,渍经半日,以猪脂五升,煎令水竭,去滓。敷之,日三。若交急合水煎。(出第四卷中。)

《古今录验》疗肺痈方。

薏苡仁(一升) 醇苦酒(三升)

上二味,煮取一升,温令顿服,有脓血当吐。(范汪、《经心录》同。)

又疗肺痈,苇茎汤方。

剉苇(一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去尖皮两仁者) 瓜瓣(半升)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苇令得五升,去滓,悉内诸药,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吐如脓。(仲景《伤寒论》云:苇叶切二升。《千金》、范汪同。《千金》云:苇茎二升,先以水二斗煮五升。)

又疗肺痈,经时不瘥,桔梗汤方。

桔梗(三升) 白术(二两) 当归(一两) 地黄(二两) 甘草(炙) 败酱 薏苡仁(各二两) 桑白皮(一升,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大豆四升,取七升汁,去豆,内清酒三升,合诸药煮之,取三升,去滓,服七合,日三夜再服。忌猪肉、芜荑、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等。

又疗肺痈,生地黄汁汤方。

生地黄汁(一升) 当归 甘草(炙) 白石英(绵裹) 人参(各一两) 附子(二分,炮) 白小豆(三十颗) 白鸡(一头,男用雌,女用雄,疗如食法,一作雉)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五升,煮鸡,取七升汁,去滓,内地黄汁诸药等,煮取三升,去滓。分服六合,日三夜二。忌芜荑、海藻、菘菜、冷水、猪肉等。(并出第二十一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