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古今诸家膏方四首

《广济》神明膏,主诸风顽痹,筋脉不利,疗癣诸疮痒方。

前胡 白术 白芷 川芎(并切) 椒(去目) 吴茱萸(各一升) 附子(三十枚,去皮,切) 当归 细辛 桂心(各二两,切)

上十味,以苦酒渍一宿,令浥浥然,以成炼猪膏一斗,微火煎十沸以来,九上九下,候附子、白芷色黄,绞去滓,膏成。病在外,摩之;在内,以酒服枣核大。疥癣等疮皆疗之,并去诸风病,亦摩折伤被打等。(崔氏云:药滓酒浸服之,亦大疗诸病。)

崔氏陈元膏。会稽太守思翊昧死再拜上书:

皇帝陛下:思幸得典郡,视事六年,处地下湿,身病苦痹,饮食衰少,医疗不瘥,命在旦暮。苍梧道士陈元卖药于市,思取药摩之,日至再,十五日平复。思男尝堕马,苦为腰痛,天阴雨转发,思取元膏摩之,复愈。思妻年四十五,苦心腹积聚,得病三年,思复从元取膏摩之,六日下宿食即愈。思铨下郭少,苦头眩,思取膏摩三日,鼻中下水二升,所病即愈。思知元药验,谨取元本方奉上。

当归(三两,一方陇西者) 生地黄(二升,捣取汁) 附子(三两) 细辛(二两) 桂心(一两) 天雄(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 丹砂(一两,研) 川芎(二两) 雄黄(二两半,研) 乌头(三两) 苦酒(三升) 白芷(一两) 松脂(半斤) 不中水猪脂(十斤,炼去滓)

上十五味,㕮咀,以地黄汁、苦酒渍一宿,取猪脂,内诸药,微火煎之,令十五沸,膏成去滓,内朱砂等末,熟搅。勿令妇人、鸡犬、孝子、恶疾、不具足人、小儿等见。有人若胸胁背痛,服之七日,所下状如鸡子汁者二升,即愈。又有人苦胁下积聚如杯,摩药十五日,即愈。又有人苦脐旁气如手,药摩之,去瓜中黄瓤者升许,即愈。有人患腹切痛,时引背痛,数年,以膏摩之,下如虫者三十枚,即愈。又有妇人苦月经内塞,无子数年,膏摩少腹,并服如杏子一枚,十日下崩血二升,即愈,其年便有子。又疗风瘙肿起,累累如大豆,以膏摩之,五日即愈。老少患脚膝冷痛摩之,五日便愈。又有人苦头项痛,寒热瘰疬,摩头及病上,即愈。又有人患面目黧黑,消瘦,是心腹中病,服药下如酒糟者一升余,即愈。内外诸风及腹中积聚,可服之。百病无不愈,所疗人无数,不可悉记。

又乌膏,疗一切疮,引脓生肌,兼杀疮中虫方。

乌麻油(一升) 黄丹(上好者二两,罗之) 蜡(一两,炼,净滤) 薰陆香(乳头者一两,末) 松脂(半两,末,以上并大升两)

上五味,缓火煎油三分减一,下铛待冷,乃内黄丹,更上煎之,又三分减一,又停待冷,次内薰陆香末,上火煎,候销尽,又内蜡及松脂,看膏稍稠,即点于铁上试,斟酌硬软适中乃罢。先问所患,疮如热,即除薰陆及松脂;疮如久不瘥,此涉于冷,即依方合。其贴杖疮者,油若一升、地黄汁半合和,煎黄丹二大两、蜡一小两,余准上法。此膏不须硬也。

《近效》莲子草膏,疗一切风,耳聋眼暗,生发变白,坚齿延年。本是婆罗门方。

莲子草汁(三升) 生巨胜油(一升) 生乳(一升,不食糟者) 甘草(一大两,末)

上四味,和于锅中,煎之,缓火熬令鱼眼沸,数搅之勿住手,看上沫尽清澄,滤不津垍器中贮之。云本方有青莲蕊六分、龙脑花三分、郁金香二分,并末,先煎诸药三分减一,次下汁及油等,膏成。每欲点,即仰卧垂头床下,一孔中各点如小豆,许久乃起,有唾唾却,勿咽之,起讫,即啜少热汤饮。点经一年,白发尽黑,秃处并出。韩庶子处得,每用验。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