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校注医醇賸义

关格

关格一证,所系最大,《灵》、《素》诸书及秦越人、张长沙,俱皆论列,而未有成方;后起诸贤,又绝无论及此证者。迨云岐子谓阴阳易位,病名关格。所传九方,动辄脑、麝、硝、黄、皂角,非开透,即劫夺,奄奄将毙之人,其能堪此乎!是有方不如无方,医学中反添一重魔劫矣。《素问》谓: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在太阳;三盛在阳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在少阴;三盛在太阴;四盛以上为关阴。经络分明,言言典要,而惜乎治法不传也。秦越人发为阴乘阳乘之论,乃合寸尺之脉并言之。寸上过位,入鱼际为溢;尺下过位,入尺泽为覆。此阴阳之偏,各造其极,最为精当,而惜乎治法不传也。张长沙谓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又曰:心脉洪大而长,则关格不通。又谓趺阳脉伏而涩,伏则吐逆,水谷不化,涩则食不得入,名曰关格。凡三言之,其曰在寸为格,在尺为关者,乃言阴阳不相荣也;其曰心脉洪大而长,则关格不通者,言五志不安,营卫亏损,孤阳独发,故上下不通也;曰趺阳脉伏而涩者,乃胃气败坏之明征也。察脉论证,更为详尽,而惜乎治法不传也。至西江喻氏,力讲调和营卫,不偏阴,不偏阳,听胃气之自为敷布,不问其关于何而开,格于何而通,一惟求之于中,握枢而运,以渐透于上下,营气通则加意于营,卫气通则加意于卫,因立进退黄连汤一方,又立资液救焚汤一方,以为标准,此与云岐子之九方,霄壤悬殊矣。而愚则以为所重者尤在于上。苟在上之格者能通,则在下之关者亦无不通。尝见患此证者,多起于忧愁怒郁,即富贵之家,亦多有隐痛难言之处,可见病实由于中上焦,而非起于下焦也。始则气机不利,喉下作梗;继则胃气反逆,食入作吐;后乃食少吐多,痰涎上涌,日渐便溺艰难。此缘心肝两经之火煎熬太过,营血消耗,郁蒸为痰;饮食入胃,以类相从,谷海变为痰薮,而又孤阳独发,气火升痰,宜其格而不入也。格与关皆为逆象,惟治之以至和,导之以大顺,使在上者能顺流而下,则在下者亦迎刃而解矣。故于调养营卫之中,平肝理气,此一法也。于调养营卫之中,和胃化痰,亦一法也。于调养营卫之中,兼清君相之火,又一法也。关格既成,本难施治,但仁人孝子必不忍坐视危亡,欲于死中求活,非精心研究不可。续制四方,以备参酌。

肝气犯胃,食入作吐,宜解郁和中,归桂化逆汤主之。

归桂化逆汤(自制)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肉桂(五分) 青皮(一钱) 茯苓(二钱)蒺藜(四钱) 郁金(二钱) 合欢花(二钱) 木香(五分) 牛膝(二钱) 玫瑰花(五分) 红枣(五枚) 降香(五分)

痰气上逆,食入呕吐,人参半夏汤主之。

人参半夏汤(自制)

人参(二钱) 半夏(三钱) 广皮(一钱) 茯苓(二钱) 当归(二钱) 沉香(五分) 郁金(二钱) 砂仁(一钱) 佩兰(一钱) 苡仁(四钱) 牛膝(二钱) 佛手(五分) 白檀香(五分)

孤阳独发,阻格饮食,甚则作呃,和中大顺汤主之。

和中大顺汤(自制)

人参(二钱) 麦冬(二钱) 丹参(三钱) 柏仁(二钱) 丹皮(二钱) 生地(四钱) 赤白芍(各一钱) 潼白蒺藜(各三钱) 赭石(三钱,煅,研) 合欢花(二钱)

竹沥两大匙,姜汁二滴,同冲服。

二气双调饮,通治关格。

二气双调饮(自制)

人参(二钱) 茯苓(二钱) 山药(三钱) 归身(二钱) 枸杞(三钱) 干苁蓉(三钱) 牛膝(二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 砂仁(一钱) 青皮(一钱五分,蜜水炒)

沉香五分,人乳磨冲。

【附:关格门诸方】

喻氏进退黄连汤 平调营卫,不偏阴,不偏阳,所谓运中枢以听其进退也。

黄连(八分,姜汁炒) 炮姜(八分)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 桂枝(一钱) 半夏(一钱五分,姜制) 大枣(二枚)

进法:本方诸药俱不制,水三钟,煎一半,温服。退法:不用桂枝,黄连减半,或加肉桂五分,如上逐味制熟,煎服法同。每早加服附桂八味丸三钱。

资液救焚汤 治五志厥阳之火。

生地(二钱,取汁) 麦冬(二钱,取汁) 人参(一钱五分,人乳拌蒸) 炙甘草(一钱) 阿胶(一钱) 胡麻仁(一钱,炒,研) 柏子仁(七分) 五味子(四分) 紫石英(一钱) 寒水石(一钱) 生犀汁(磨,二分) 滑石(一钱二分,敲碎,不为末)

生姜汁二茶匙。

除四汁及阿胶共八味,用名山泉水四钟,缓火煎至一杯半,去渣,入四汁及阿胶,再缓火略煎,至胶烊化斟出,调牛黄末五厘,日中分二三次热服。空朝先服附桂八味丸三钱。

【附:云岐子九方】

(此等方法断不可用,录之以为鉴戒。)

柏子仁方

人参 半夏 茯苓 陈皮 柏仁 甘草 麝香 郁李仁 姜(三片)

人参散

人参 麝香 冰片

甘草汤调服。

既济丸

附子 人参 麝香

槟榔益气汤

槟榔 人参 白术 当归 黄芪 陈皮 升麻 甘草 柴胡 枳壳 生姜

煎服。

木通二陈汤

木通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枳壳 生姜

煎服。

导气清利汤

猪苓 泽泻 白术 人参 甘草 木通 栀子 茯苓 槟榔 枳壳 大黄 厚朴 麝香 黑牵牛 广皮 半夏 藿香 柏仁 生姜

煎服。

加味麻仁丸

大黄 白芍 厚朴 当归 杏仁 麻仁 槟榔 木香 枳壳

蜜为丸。

皂角散

大皂角

烧存性,研细末,以猪脂一两调服。又服八正散加槟榔、枳壳、朴硝、桃仁、灯芯,茶服。

大承气汤

以上九方,只图取快目前,不顾削伐元气。然此等药入口,轻者增剧,剧者立毙,究竟目前亦不快也。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