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痎疟方五首

《病源》:夫痎疟者,夏伤于暑也。其病秋则寒甚,冬则寒轻,春则恶风,夏则多汗,然其蓄作有时。以疟之始发,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慄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外内皆热,头痛而渴,惟欲冷饮。何气使然?此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明虚,阳明虚则寒慄鼓颔,太阳虚则腰背头项痛,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外内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营气之所舍也。此令人汗出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乃得之,及得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日作其间。日作者,谓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著,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出第十一卷中。)

《小品》常山汤,疗痎疟先寒战动地,寒解壮热,日日发及间日发并断方。

鳖甲(一两,炙) 淡竹叶(切三升,洗) 常山(二两) 甘草(炙,三两) 久酒(三升)

上五味,切,以酒渍药,刀置上覆头安露地,明旦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五服,比未发前令尽。当吐,吐极伤多,不必尽剂,但断人,禁饮食,得吐过时乃佳。忌人苋、海藻、菘菜、生葱、生菜。(出第六卷中。)

《集验》夫疟必从四肢始,疗方。

先其时一食顷,用细左索绳紧束其手足十指,过发时乃解之。(《千金》同。)

又方

先作羊肉臛饼饱食之,其进少酒随所能,令其欣欣有酒气,入一密室里,燃炭火,厚覆,取大汗则瘥。燕国公说,此方常见用有验。(并出第二卷中。方士弱曰:虚者得效,实者弥甚。)

又疗温疟、劳疟,乌梅饮子方。

乌梅(七粒) 桃柳心(各七茎) 葱白(七茎) 豆豉(一合) 甘草(四分) 柴胡(四分) 知母(四分) 大黄(三分)

上八味,各细剉,以童子小便两茶碗宿浸,明旦早煎三两沸,去滓,顿服瘥。未瘥更作,服三服永瘥。忌海藻、菘菜。

又疗温疟、痰疟久不瘥,黄连散方。

宣州黄连(二两)

上一味,捣筛末,以浓酒一盏,调三钱,空心顿服,相次更服三钱,更饮三两盏酒,任意醉却睡,候过时方得食。如渴枳实煎汤,并三日服瘥。忌猪肉、冷水。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