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第二十卷»水肿方一十三首

《病源》:肾者主水,脾胃俱主土,土性克水。脾与胃合,相为表里。胃为水谷之海,今胃虚不能传化水气,使水气渗溢经络,浸渍腑脏。脾得水湿之气加之则病,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独归于肾。三焦不泻,经脉闭塞,故水气溢于皮肤而令肿也。其状,目裹上微肿,如卧起之状,颈脉动,时咳,股间冷,以手按肿处,随手而起,如物裹水之状,口苦舌干,不得正偃,偃则咳清水,不得卧,卧则惊,惊则咳甚,小便黄涩是也。水病有五不可疗,第一唇黑伤肝,第二缺盆平伤心,第三脐凸伤脾,第四足下平满伤肾,第五背平伤肺。凡此五伤,必不可疗。脉沉者水也。脉洪大者可疗,微细者不疗也。《养生方》云:十一月勿食经夏自死肉脯,内动于肾,喜成水病。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虾蟆行气,正坐动摇两臂,不息十二通。以治五劳水肿之病也。又云:人卧勿以脚悬蹋高处,不久必成肾水。(出第二十一卷中。)

黄帝问曰: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癖何以别之?岐伯对曰:水始起也,目裹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肤胀者,寒气客于皮肤之间,壳壳然不坚,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陷而不起,腹色不变,此其候也。鼓胀者,腹胀身肿大,与肤胀等,色仓黄,腹脉起,此其候也。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抟,正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月,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不以时下,此其候也。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曰:肤胀、鼓胀可刺耶?对曰:先泻其腹之血络,后调其经,亦刺去其血脉。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其人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满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体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未愈,必致痈脓。(《千金》、范汪同。并出《甲乙经》第八辛卷。)

范汪疗水肿方。

葶苈子(一两,熬黑) 甘遂(一两,熬) 吴茱萸(四两)

上三味,别捣异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服可至五丸。《经心录》云:服三丸,日三服。余同。

又葶苈丸,疗水肿方。

葶苈(一升,熬) 吴茱萸(一升)

上二味,各别捣筛合,以蜜和,更捣二万杵,药成。饮服二丸如梧实,不知增之,当以小便利及下为候。若下者,但可清旦一服。若不下,但小便利者,日可再三服。常将服肿消耳。一名二利丸。

又利小便,消水肿,郁李核丸方。

郁李核仁(三分) 菘萝(三分) 海藻(二分) 桂心 大黄(五分) 葶苈(五分,熬) 黄连(二分) 通草(一分) 石韦(一分,去毛)

上九味,捣合下筛,和以蜜,丸如梧子。先食饮服七丸,日二,稍增以知为度。(并出第二十八卷中。)

又疗水肿,大槟榔丸方。

槟榔(三两) 桂心(三两) 附子(二两,炮) 瓜蒌(三两) 杏仁(三两,熬,一方无) 干姜(二两) 甘草(二两,炙) 麻黄(三两,去节) 黄芪(三两) 茯苓(三两) 厚朴(二两,炙) 葶苈(三两,熬) 椒目(三两) 吴茱萸(五合) 白术(三两) 防己(二两)

上十六味,下筛,蜜和。服如梧子大二丸,日三,不知,稍增至四丸,不知,又加二丸,不下,还服四丸,得小下为验。此疗老小水肿虚肿,大病后客肿作喘病,疗之佳。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生葱、桃李、雀肉、大酢。(《千金翼》有海藻二两。出第四十五卷中。)

《小品》疗水肿方。

大豆(三升)

上一味,以水六升,煮令熟,出豆澄汁,更内美酒五升,微火煎如饧。服一升,渐增之,令小下。

又桃皮酒,疗水肿方。

桃皮(三斤,削去黑取里黄皮) 女麹(一升) 秫米(一升)

上三味,以水三斗,煮桃皮令得一斗,以五升汁渍女麹,五升汁饭,酿如酒法,熟漉去滓。可服一合,日三,耐酒者增之。以体中有热为候。小便多者即是,病去便愈。忌生冷、酒、面、一切毒物。

又麝香散,疗水肿方。(《千金》云:治妇人短气虚羸,遍身浮肿,皮虚急。)

麝香(三铢) 芫花(三分,熬) 甘遂(三分)

上三味,合下筛。酒服钱半边匕,老小钱边三分匕。亦可丸服之,强人如小豆十丸,老人五丸。(《千金》有雄黄一味,并麝香各用六铢。《肘后》又有人参二分。)

又疗水肿方,商陆膏方。

商陆根(一斤,生者) 猪膏(一斤,先煎,可有二升)

上二味,合煎令黄,去滓,以摩肿,亦可服少许。忌犬肉。《经心录》同。(《千金》云:涂以纸覆之,燥即涂,不过三日愈。并出第一卷中。)

《集验》疗水肿方。

黄犍牛尿一饮三升,若不觉更加服之,以得下为度。疗老小者,宁从少起,饮半,亦可用后方。

又疗水肿方。

猪肾一枚,分为七脔,甘遂一分,末筛为散,以粉肾,微火炙令熟,食之至三四脔,乃可止。当觉腹中鸣,转攻两胁下,小便利,去水即愈。若三四脔不觉,可食七脔令尽。(《肘后》、《经心录》、文仲同。并第六卷中。)

《千金翼》疗水肿方。

葶苈子(六两,生用) 桂心(二两)

上二味,捣,蜜和丸。饮服十丸如梧子,日二。慎蒜、面、猪、鸡、油腻。(出第二十卷中。)

《必效》疗水肿方。

皂荚(一挺,去皮子,炙) 乌饧(五两)

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六沸,绞去滓,顿服之。须臾即小便二三升,肿消。忌一切肉及面、生冷、咸、酢食一周年。

又方

取苦瓠(一枚)

上一味,以水一石煮一炊久,去滓,煎汁令堪丸,如胡豆。一服二丸,当小便下,后作小豆羹饭。慎勿饮水效。(并出第二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