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防风汤,疗肢体虚风,微经内发热,肢节不随,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温和不损人,为胜于续命、越婢、风引等汤。罗广州一门,南州人士常用,亦疗脚弱甚良方。
防风(三两) 麻黄(三两,去节) 秦艽(三两) 独活(三两) 当归(三两) 远志(二两,去心) 木防己(二两)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黄芩(二两) 升麻(二两) 芍药(二两) 石膏(一两,碎) 麝香(二分) 生姜(二两) 半夏(二两,洗)
上十六味,切,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一服一升。初服厚覆取微汗,亦当三两行下,其间相去如人行十里久更服。有热加大黄二两。先有冷心痛疾者,倍当归,加桂心三两,去大黄。忌海藻、菘菜、羊肉、饧。(一方有白术。出第七卷中。)
《千金翼》青丸,主脚气皮肉身体诸风方。
乌头(一两) 附子(三两,炮) 麻黄(四两,去节) 加枳实(四两,炙)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酒服五丸,日三。忌猪肉、冷水。如生用乌头、附子,服如麻子五丸。(出第十六卷中。)
《必效》白杨皮酒,主脚气偏废,及主一切风,缓风手足拘挛,并效方。
取白杨东南面皮,去地三尺以上,去苍皮,勿令见风,细切,熬令黄赤色,即止。内不津器中,以酒浸随皮多少,每令酒浸皮二三寸,乃以泥封,冬月二七日,春夏一七日开饮,昼二夜一,随性多少,有酒气为度,得眷口为佳。病可者饮至一石,若重者乃至两石,以瘥为度。酒惟须不灰,其白杨不得取丘冢者,服每日一两行鸭溏利。(苏恭、文仲、《备急》同。出第三卷中。)
苏恭疗诸气方。
杏仁(一百二十枚) 大枣(六十枚,去皮核) 香豉(三百粒,熬,令干)
上三味,先捣豉,次捣杏仁,次捣枣,令极熟,取如弹丸大含之,细细咽之。忌如药法。此方虽少,深有效验。
又凡脚气,内须服药攻击,外须膏摩火灸发泄等,并是脚气之要。若有挛急及有不仁之处,不问冬夏常用膏摩之。冶葛膏,疗江南风毒,先从手脚上肿痹,及上颈痹,及面,却入腹即杀人,宜用此膏摩之方。
冶葛(二两) 蛇衔(三两) 犀角(二两,屑) 乌头(二两) 桔梗(二两) 茵芋(二两) 防风(三两) 蜀椒(二两) 干姜(二两) 巴豆(三十枚,又方云二两,去心皮) 升麻(二两) 细辛(二两) 雄黄(半两) 鳖甲(一两,炙)
上十四味,细切,以酒四升,渍药一宿,以不中水猪膏五斤,以煎药于微火上,三上三下,令药色变黄,勿令焦黑,膏成绞去滓,乃下之,搅令调和,以摩病上。忌猪肉、冷水、生菜、苋菜、芦笋等。(一方有石南、白芷,为十六味。《千金》无茵芋、细辛,有莽草、丹参、踯躅花。)
又疗风痹,手足疼弱,鼠漏恶疮毒,所有腹内绞痛,百病摩之皆愈方。
莽草(三分) 牡丹皮(二两) 蜀椒(四分) 藜芦(三分) 芫花(二两) 大黄(四分) 皂荚(二分) 附子(三两)
上八味,捣筛,以苦酒三升渍一宿,以不中水猪脂三斤,微火上煎之,三上三下,令药色黄,膏成去滓,以摩肿敷疮。有毒不可服,及近孔要处。合药勿令妇人、孝子、鸡犬见之。其二膏疗风毒最善,然冶葛膏救急胜于曲鱼膏。久摩不已,令人肉渐枯细。曲鱼膏虽稍缓,常用为佳。常以腊月合一剂用之,极效。忌猪肉、冷水、胡荽。
又冶葛膏有巴豆,摩多损皮肉,用莽草膏方。
莽草(五两) 附子(八两,生用,去皮) 丹参(四两) 汉防己(三两) 川芎(四两) 椒(三两) 吴茱萸(四两) 白芷(三两) 沉香(半两) 零陵香(半两) 鸡舌香(半两) 犀角(二两,屑) 当归(三两) 商陆根(四两) 青木香(半两)
上十五味,切,以酢渍一宿,以好酥三大斤煎,九上九下,布绞去滓,用摩顽痹并肿处好,膏入肉亦无损伤,服诸药不相妨,神效。忌猪肉、冷水。
又冶葛膏方。
冶葛(二两) 犀角(二两,屑) 汉防己(二两) 莽草(二两) 乌头(五两,生用) 吴茱萸(五两) 椒(三两,生用) 丹参(三两) 踯躅花(一升) 升麻(三两) 干姜(二两) 附子(五两) 白芷(一升) 当归(三两) 桔梗(三两)
上十五味,切,酢渍以成,煎猪肪七升,煎五上五下,去滓用之,以酥代肪善。忌猪肉、冷水。旧方无白芷、防己、茱萸、附子、当归,有巴豆、雄黄、蛇衔、防风、鳖甲。
又神明膏方。
附子(十四枚,小者三十枚,炮) 吴茱萸(一升,生用) 蜀椒(一升半) 白芷(一升) 前胡(切,一升) 川芎(切,一升) 白术(切,一升) 桂心(三两) 当归(三两) 汉防己(切,一升,风多去之,肿者去细辛) 细辛(二两)
上十一味,切,酢淹渍一宿以成,煎猪肪五升,煎五上五下,去滓,摩肿及不仁,大试有验。有牛酥代猪脂大佳。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桃李等。
又脚气风毒发,不与人期,攻心即死。若居僻远无药物处,致毙为横死,其要药常宜备随身。
半夏(洗) 青木香 吴茱萸 木瓜 犀角(屑) 大黄 生姜 橘皮(常须备之) 槟榔 茯苓 昆布 荜茇 紫苏 杏仁 前胡 细辛 桂心 旋覆花(亦其次也)
并须备急救命,若卒患无药处,随病所在,三五味浓煮服之,后依方合药服之。
又凡人入八月,气自渐定,非意气大发者,作半夏独活汤。多唾或睡觉心忪心闷者,风热故也。竹叶汤,食后服之为佳。如不已,作后汤服。
麦门冬(三两,去心) 茯苓(二两) 石膏(四两,碎) 小麦(五合) 竹叶(切,一升) 生姜(二两)
上六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二合。食后分再服,相去七八里久。忌酢物。
又寻常气满,三日两日服一剂汤方。
槟榔(七枚,碎) 橘皮(一两) 厚朴(二两,炙) 生姜(四两) 吴茱萸(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三服,相去五六里久复服之。此药性温,去冷气。
又苍耳酒,去皮节头足诸热,风药性冷不便热方。
六月以后收取日干,至九月剉一大斛,水三斛,煮取四斗,渍二大斗麹三度,总以米一大斛渍三日,如凡酿法将息酘之。酒熟,日二三,服五合。身诸风、骨髓中风若瘥,或发疮,疮瘥后,皮痛肤坚实光悦,腰脚甚便。若虚热羸瘦弱人,无问男女,加生地黄五升、牛膝 根剉三升、丹参二升、天门冬二升、松叶五升、枸杞根五升、杏仁一升去皮尖、荆根若子二升,水三石,别煮牛膝、丹参、松叶等,取六斗,并苍耳汁总一石,渍五斗麹,用米二石五斗,分四度酘。杏仁末著第一酘饭中下;生地黄捣如泥,著第二酘饭中下;天门冬蒸熟,剥去皮,捣如泥,著第三酘饭中下;又大麻子一大斗,捣碎,著第四酘中下。大去皮肤风,补虚大良,效多。头风者,得甘菊花一升渍,第五酘糟中下,搅之调酒熟。大小同服并得。余无禁忌。毒鱼肉并勿食。有药处可办,无药处可以苍耳为本,如或少三两物亦得,不必俱备。年常酿至三月服,极攘众疾,复延龄轻身,将渍石斛等药酒弥佳。忌鲤鱼、芜荑。
又单酿鼠粘根酒,和苍耳单酒法,大去风疼痒,止咳嗽,消痰癖,瘥疽瘘,亦是良药。脚气人作渍侧子等酒弥佳,一名牛蒡根,草名䙴责根。又患昏昏头旋弥甚,气满背痛,取前苍耳酒渍此后药方。
独活 山茱萸 天门冬(去心) 黄芪 甘菊花 防风 天雄(炮) 侧子(炮) 防己 白术 茯苓 牛膝(各四两) 枸杞(三两) 丹参(四两) 生姜(六两) 磁石(十两) 贯众(三两) 生地黄(八两,切)
上十八味,切,以绢袋盛,酒二大斗渍七日,温服一盏,日二三服。忌猪、鱼、陈臭物,余无禁。主腰脚,兼去酒风。忌猪肉、冷水、桃李、雀肉、鲤鱼、芜荑、酢物。(并出第一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