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超值治疗 隐形针灸经穴疗法

中篇 第七章 隐形针灸技术基础'中医藏象学说(1)

中医藏象的含义,是人体内脏功能活动反映在体表的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推断内在脑腑的情况。(类经·藏象类》曰:“象,象形也。脏活于内,形见于外,故目藏象。”因此,藏象是内在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

中医藏象学说又通俗称之为中医脏腑学说。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古人现察到某些不同的生理理象和病理反赖,与某些脏腑的正常或异意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相反某些脏腑的正常或异靠奎化,又君君在体表的某些都位有特殊的反映。古人正是通过这些外在的现象,来了解脏腑的功能活动的。古代脏腑学说的形成有一定解剖基础。但脏腑在中医学里不全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概念。因此它与西医中的脏腑概念完全不相同。隐形针灸是一门内病外治的技术,掌捏藏象学说对隐形针灸经穴治疗十分重要。

一、五脏

1.心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裹护于外,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藏神。

(1)主血脉“其华在面"脉为血之府,是血液通行的隧道。心主血脉,是指心脏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作用。心脏之所以能够推动血液的运行,全赖于心气的作用。心气旺盛,使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息,从而供应全身的需要。由于血液在脉管中运行,而面部的血脉又较为丰富,所以心气的盛衰,可以从脉搏的变化和面郎色择的改变反映出来。如心气旺盛,血脉充验,则脉搏和缓有力,面色显得红润而有光泽,即所谓“其华在面”;心气不足,心血亏少,则脉虚或维调,面色亦会变得白而无华。若心血暴脱,则面部色泽的改变更为明显。至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血淤阻,又常见到面色青紫,脉涩结代等变化。因此,血的盛衰及其功能的协调与否,是影响心脏生理病理的关键。

(2)蘸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思维活动。中医学脏腑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活动与五脏有关,而主要是属于心的生理功能。

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心的气血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力充沛。如果心血不足,常可导致心神的病变,而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神志不宁等症。如果血热扰心,还可见到谵妄,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状。

(3)开窍于舌心位于胸中,心经的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的气血上通于舌,如果心有了病变,亦易于从舌体上反映出来。例姐,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炙则舌尖红或舌体糜烂,心血淤阻则舌质紫暗或出现淤点、淤斑,热人心包或痰迷心窍,则见舌强语謇。因为心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能影响到舌,故有“心开窍于舌”与“舌为心之苗”的说法。

2.心包

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心脏的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包既是心的外围,故邪气犯心,常先侵犯心包。实际上,心包受邪所出现的病证与心是一致的,如邪内陷,出现神昏、谵语等心神的症状,称为“热人心包”。

3..

肺亦位于胸中,主要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1)主气,司呼携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即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吐敌纳新,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

肺主一身之气,是由于肺与宗气的生成密切相关。因宗气是水谷之精气与肺所吸入之气相结合而成,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以司呼吸,又通过心脉而布散全身,以温煦四肢百骸和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动,故肺起到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和调。如果肺气不足,不仅会引起肺呼吸功能的戒弱,而且也会影响宗气的生成,因而呼吸无力,或少气不足以息,语音低傲,身倦无力等气虚不足的症状,势必相继出现。若一旦肺失去了呼吸功能,清气不能吸入,独气不能呼出,宗气不能生成,肺也就失去了主持一身之气的作用,随着呼吸停止,人的生命也就会停止。所以说肺主一身之气,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主重发,外合废毛宣发即布散的意思。所谓肺主宣发,主要是指通过肺的宣发使卫气和津液输布全身,以温润肌胰皮肤的作用。皮毛位于体表,是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皮毛是由肺输布的卫气与津液所温养。由于在生理上胖与皮毛紧密关联,所以在病理上也常互相影响,如外邪侵袭,常由皮毛而犯肺,从而出现恶寒、发热、鼻辜.咳嗽甚则气喘等肺气不宜的症候。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津液于皮毛,不仅可使皮毛憔悴枯椅,而且可以引起卫外功能的不足而易患感冒。又由于卫气与肺气的宣发有关,卫气司汗孔的开合,所以肺卫气虚,肌表不困,则常自汗出,而肺卫闭实,毛窍郁闭,又常见无汗的症状。

(3)主肃降,通调水道肃降,即清肃下降的意思。肺居胸中,位于上焦,其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若肺失清肃,气不得降,即可出现胸闷,咳嗽,喘息等肺气上道的病变。同时,肺的肃降功能,还对水液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就是肺气的不断肃降,可以使上焦的水液不断下输于膀胱,从而保持着小便的通利。正因为肺气的肃降,有促使水液的运行并下输膀胱的作用,所以有“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的说法。如果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使水液下输膀胱,则会发生痍饮,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水液输布障碍的病变。宣发和肃降,是肺脏生理功能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生理上是相互协调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宣降正常,则肺气出人通畅,呼吸调匀。如果这种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变,而出现咳嗽,喘息.胸闷胁胀等症。

(4)开窍于鼻鼻是呼吸之气出入的通道,所以称“鼻为肺窍"。鼻的通气和嗅觉的功能,主要依靠于膝气的作用。肺气和,呼吸利,嗅觉才能灵敏。正固为鼻为肺窍,所以鼻又成为邪气慢犯肺脏的道路,故温热邪气之侵犯肺卫,多由口鼻而人,鼻与肺的关系,在病理表现上也是很明显的。如外邪装肺,肺气不直,便常见鼻塞流涕,嗅觉不灵等症状,肺热壅盛,则常见喘促而鼻翼煽动等症。

喉咙是呼吸之气出人的门户和发音的器官,又是肺的经脉通过的地方,故喉的通气与发音,直接受到肺气的影响。所以肺有病变时,往往可以引起声音嘶哑及喉痹等喉咙部位的病变。

4.牌

牌位于中焦。它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升清,抗摄血液。

(1)主运化、升清牌主运化,是指脾有主管消化饮食和运输水谷精微的功能。饮食人胃,经过胃与肺的共同消化作用,其中的水谷精微,还须通过脾的运输布散面输送到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组织器官。

因此,所谓“脾主运化”,实际上就是指对营养物质的消化,极收与运输的功能。由于饮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后断需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也是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而饮食水谷的运化则是由牌所主管,所以载人认为脾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运化功能强健,习惯上称为“脾气健运"。只有脾气健运,也就是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则饮食水谷精微的消化,吸收与运输的功能才能旺盛;反之,若脾不健运,消化吸收运输饮食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职,则会引起腹胀.便搪,食该不振,倦总消瘦以至气血生化不是等病症的发生。由于脾主运化还关系到水液的代谢与输布,所以肺不健送,还常引起水湿潴留的各种病变,或凝聚而为痰饮,或溢于肌肤而为水肿,或流注肠道而为泄泻。

脾主运化的功能,主要是依赖于脾气的作用。而脾气的功能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所谓"脾气主升"即指此言。脾之所以能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再通过心肺作用面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就是因为脾有升清的功能。所谓"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与输布。如果脾气不升,甚或下陷,则可引起头日眩晕,久泄脱肛成内脏下垂等病症。

(2)主统血统,是统摄,控制的意思。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这全有赖于脾气的统摄。气属阳,这里的脾阳,即指脾气。脾气充盛则能统摄血液,使之循行于经脉之内而不致外溢。

如果脾气虚衰,失去统撮的功能,血液将失其正轨,而出现种种出血病证,如便血、漏、肌衄、紫斑等。

(3)主肌肉,四肢由于脾具有运化的功能,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肌肉中去,为之背养,使其发达丰满,臻于健壮。所以脾脏运化功能的健壮与否,往往关系肌肉的壮实和衰痿。

人体的四肢,同样需要脾气的辅送营养,才能维持其功能活动。输送营养充足,则四肢肌肉丰满,轻劲有力。脾失健运,则清阳不布,营养不足,以致肌肉痿核,四肢倦怠无力。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主适化饮食水谷,而在对饮食水谷的受纳与运化方面,口与牌的功能是统一协调的。所谓"和",即指脾的运化功能协调,协调则气通于口,而食欲正意;不和,则如《图书编·脾脏说》所说;"食不消,脾不转也;不欲食者,脾中有不化之食也;食不下者,睥寒也;好食甘味者,脾不足也。”凡此种种,那足以说明"口为脾之官”“脾开窍于口"是有一定道理的。

精气之所以能够反映于口唇这个部位,是和它的主肌肉气通于口分不开的。故脾能健运,则气血充足,口唇红润光泽;脾不健运,则血气虚少,口唇淡白不降,甚至萎黄。

5.肝

肝位于胁部,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围.戴血。

(1)主跳泄硫泄,即花通畅达的意思。肝土疏濮,是指肝具有疏散宣泄的功能。古人以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之象,来形容肝疏泄功能的正常。因此,就泄即代表肝的柔和舒适的生理状态,既非排郁,也不亢奋,而是经常保持一种话请酸酸的生机。肝的疏泄功能,主要关系着人体气机的调畅。所谓“气机"泛指气的运行变化,可以说是对人体脏腑动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蒸泄功能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情志方面:情志活动,是神的表现之一,而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肝之班泄,对气机的调畅有重要作用,因此,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了由心所主之外,与肝的关系也很害切。只有在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的情况下,人才能气血和平,心情舒畅。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就可引起情志异常变化,表现为抑郁或亢奋两个方面。肝气排郁,则见胸胁胀满,郁郁不乐,多疑善虑,甚则闷闷欲斐;肝气亢奋,则见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胀头痛,日眩头晕等症。肝病,流泄失职,君表现有精神情志的异常。反过来,外界的精神刺激,特别是郁怒,又常可引起肝的疏佳功能失君,而出现肝气部结,气机不调等病变,所以又有“肝喜条达而恚抑郁"及"暴怒伤肝”的理论。

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不仅可以调畅气机,协助牌胃之气的升降,而且还与照汁的分泌有关。因为胆汁是受肝之余气所成,因此,肝之疏淮实为保持脾胃正意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如果肝失疏潴,可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不良的病变。临床上经常可以见到肝失疏泄的患者,除了出现胸胎胀痛,急臊易愁等肝气抑郁的症状外,常兼见胃气不降的硬气呕恶和脾气不升的腹胀腹泻等症状。前者称为"肝气犯胃”,后者叫“肝脾不和"。

肝主脆泄,调畅气机,还有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的作用*若肝失就泄则气机不畅,淤血阻滞,经脉不利以致水液不行,常可引起水肿、腹水等病症。

(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内务部分的血液,常随着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其血流量。当人在休息和睡眠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减少大量的血液则归藏于肝。当劳劝或工作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增加,肝脏就徘出其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

由于肝脏对血液具有调节的作用,所以人体驻腑组织各方面的活动,都与肝脏有密切关系。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正常活动,网时也容易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例如:肝血不足,君可见到两日昏花,筋肉拘挛,属伸不利,以及妇女出现月经量少,甚至经闭等病症。着肝气横逆,气机素乱,还可出现吐血,翩血及妇女血崩等病变。

肝主藏血,又主疏泄。因血液的适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而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条达舒畅,血亦因之而流通无阻,所以肝的疏泄与藏血功能之间有看密切的联系。血的运行,不仅需要心,肺之气的推动和脾气的统慑,而且还需要肝疏泄功能的协助,才能保持气机的调畅而使血行不致瘀滞。若肝的琉泄功能失常,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而瘀,可见胸胁刺痛,经行不畅有血块,甚或经闭、症瘕等症。若大怒伤肝,肝气上逼,血随气涌,还可发生面红.目赤,呕血、翩血等病症,

(3)主能、“其半在爪”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专司运动的组织。肝之所以能主筋膜,主要由于筋膜有赖于肝血的谭养。只有肝血充盈,才能使筋膜得到蠲养而维持正常的运动。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即可出现于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若热邪劫伤律血,血不营筋,而见四肢抽搐,甚则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症,称为“肝风内动”。

肝血的染衰,能影响筋的运动,"爪为筋之余”,所以亦可以影响到爪甲的枯荣。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润无力,爪甲多软而薄,枯而色天,甚至变形或脆裂。

(4)开商于目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血脉运注于日,因此,日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但主要的是肝。因肝主戴血,其经脉义上联于日系。就说明了目之所以能发挥视觉功的,主要依赖于肝之阴血的害养。因而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反映于目,如肝血不足,则夜育或视物不明,肝阴不足,则两目干涩:肝经风热,可见日赤痒痛;肝阳上亢,则头日眩晕;肝风内动,可见目斜上吊等。

6.肾

背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腰为肾之府,臂在脏腑系统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脏器,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车,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其主要生理功能是戴精,主水,主骨生情,又主纳气,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有关。由于足少例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互络属于肾和膀胱,且肾与膀胱在水液代谢方面亦直搂相关,故肾与膀胱相为表里。

(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之精,有精华之意。精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之一。章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所谓"藏”,即是说肾对精气具有封藏作用。肾对于精气的封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精气不至于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所谓"先天之精",是指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并具有生殖,素衔后代的基本功能。所谓“后天之精",则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

即是出生之后,来源于摄人的饮食物,通过牌胃运化功能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主要分布于五脏六腑而成为脏腑之精气,以发挥其港养盾润作用,而脏腑之精气经过代谢平衡后所剩余的部分,则亦被输注于肾驻成为肾精的组成部分。

“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的来源虽然不同,但均同存于肾中,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则又必须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以为资助。因此,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面组成肾中精气。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逐步具备生殖能力。现分述如下,主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杜、老、已的生命过程,与肾中精气的蛋衰密切相关。人从幼年开始,肾中精气开始充盛,人体生长发育迅速,生机旺瞄活泼,在七八岁时,即出现脱掉乳牙,生出新牙,头发亦逐渐顶痛等生理变化;发育到十四五岁时,青春期开始,则随着"天癸"物质达到一定的水平,生殖机膨成熟,从面开始具备生殖能力;在整个青壮年时期,由于背中精气旺盛,故身体健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肌内强壮,牙齿坚固,头发黑亮;待到老年,随着铐中精气的逐渐衰感,则人的形体也逐渐衰老,不但生殖机能衰退,而且头发斑白,牙齿动摇,弯腰驼肯,耳聋失聪,面憔无华。如上所述,突出地反映了肾中精气在人体生长,发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反之,背藏精的功能失常,则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也必然受则影响。如肾精不足,则可见小儿发育迟缓,或见成年人早衰等病症。

主生殖.人的生殖机能,包括两方面,即性功能和生殖能力,它是繁衍后代,种族延续的根本保证。中医学认为,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与肾有关。一方面肾能藏精,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基本物质,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肾精能化生“天癸”,能够促进生殖器言的发育和生殖机能的成熟,并能维持生殖机能的旺盛不衰。所谓“天癸",乃是一种能够促使生殖机能成熟的物质,它来源于肾精,主要由先天之精所化,又不断得到后天之精的谁养而成熟。当"天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时,则人体即可发生某些重要的生理变化,即男子出现排精现象,女子则月经按时雨下,男女性机能初步成熟,并具备一定的生殖能力。

此后,随着年龄的变化,从中年到老年,肾精由充盛而逐渐衰减,"天癸"这种物质亦逐渐衰竭,则生殖能力随之濒失。由此可知,肾中精气的盛衰之所以直接影响着人体的生殖机能主要是通过"天癸"这种物质而发挥作用的。

(2)肾主水液背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正靠生理情况下,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受纳摄人,脾的运化和转输,肺的宣发肃降,背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将津液输布于全身;经过代谢后的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出体外,从而快体内津液代谢维持着相对的平衡。可以看出,肾中精气的蒸腾化,实际上主宰着整个的排液代谢,肺、牌等内脏对津液的气化,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热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与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而尿液的生成和排泄的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故说肾主水液。

人体的津液代谢,在体内有清浊的升降过程。请者上升,独者下降,是水液在体内升腾气化的基本规律。请者上升,是指含有营养物质的津液,在释的蒸腾作用下,经三焦水道而上升复归于肺,再次被布散利用;独者下降,则指经过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注于膀胱而为尿。

肾的气化作用还表现在司膀胱之开合方面。特就为大腑之一,是贮尿和排尿的器官,其排尿功能也要靠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

另外,肾的气化作用,对于肺、脾、肝、三焦等脏腑的功活动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的根本,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动力。只有在肾中阳气的温煦推动下,腓的运化水湿,肺的通调水道,肝的蒸通水液,以及三焦水道之决读,方能并行不悖,协调一致,共同维持着律液代谢平衡。

如果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失常,则既可以引起关门不利,津液代谢障碍,从而发生尿少,小便不利,水肿等病症;又可引起气不化水,从而发生小便清长,或多尿失禁等病症。

(3)膏主納气纳即收纳、摄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臂有砸纳肺所吸人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而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肺主气,司呼吸,但吸入之气必领由肾摄纳,才能使人体的呼保持一定的深度,实际上臂的纳气功能即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因此,肾主纳气,对人体的呼吸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肾的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保证呼吸均匀和调。若肾的精气虚损,纳气功能减退,摄纳无权,呼吸则表浅,即可出现动辄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表现。(4)肾在体为借,主昔生髓,其华在发骨酷为人体的支架,对人体有支持保护作用。而骨懒的营养来源于骨髓,骨髓对全身各种骨酪都具有维养作用。

骨髓瘫于骨腔之中,其生与肾有关。中医学认为,肾能藏精,精能生情,销能养骨。因此,佛与骨和髓具有内在联系实际上肾主骨生髓的生理功能,即是肾中精气所具有的促进机体生成发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肾中精气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得髓养则坚固有力。如果肾中精气亏少,骨髓化源不足,骨失髓养,在小儿则可见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在老年则可致骨质脆弱而易于骨折。若背为邪气所伤,以致肾精不足而骨髓空虚,便会出现腰膝酸软,甚则足不能行动等症。

髓有骨髓、脊髓,脑髁之分,这三者均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因此,肾中精气的盛衰,不仅直接影响着骨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也影响着脊髓和脑髓的充盈和发育。脊髓上通于脑,髓聚而成脑,故称脑为"髓海”。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的发育就健全,就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反之,肾中精气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