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蛊吐血方一十首

《病源》:蛊是合聚虫蛇之类,以器皿盛之,任其相啖食,余一存者名为蛊,能害人,食人腑脏。其状心切痛,如被物啮,或鞭,面目青黄,病变无常。是先伤于膈上,则吐血也。不即治之,食脏腑尽则死。(出第二十五卷中。)

《肘后》疗中蛊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烂肝方。

茜根 蘘荷根(各三两)

上二味,㕮咀,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顿服即愈,又当自知蛊主姓名。(《千金》、《小品》、崔氏、文仲、《备急》、《古今录验》同。)

又方

巴豆(一枚,去心皮,熬) 豉(三粒) 釜底墨(方寸匕)

上三味,捣,分作三丸。饮下一丸,须臾当下蛊毒。不下,更服一丸。(《小品》、《必效》、《集验》、文仲、《备急》、范汪同。并出第三卷中。)

范汪疗中蛊吐血方。

麦面二升,熬,以水服之令尽,当下蛊。

又方

苦瓠一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当吐蛊如虾蟆蝌蚪之类。苦瓠毒,可临时量用之。(《肘后》、《千金》、《小品》、文仲、《备急》、《古今录验》同。《千金》云:苦瓠一分,治下血。)

又方

生桔梗,捣取汁,服二三升,日三服。牛膝根亦得。(并出第十四卷中。)

文仲疗中蛊吐血方。

羚羊皮方(三寸,败鼓皮亦佳) 苦参 蘘荷根(三两) 黄连(二两) 当归(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三服。(《备急》、《集验》同。一方有苦瓠。)

又方

取桑木心剉一斛,于釜中以水淹之,令上有三寸,煮取二斗,澄取清,又微火煎得五升。宿勿食,旦服五合,则吐蛊毒。(崔氏、《集验》、《古今录验》同。)

又方

雄黄(研) 釜月下黄土 獭肝(炙,各如枣) 斑蝥(十四枚,去足翅,熬)

上四味,捣末,以酪浆服之,分为三四服,则吐虾蟆。(《小品》同。《古今录验方》有大黄如枣大,或吐虾蟆及蛇等物,余同。范汪同。)

崔氏疗中蛊吐血方。

雄黄(研) 丹砂(研) 藜芦(炙,各一两)

上三味,捣筛为散,旦以井花水服一刀圭,当吐蛊毒。忌生血物、狸肉。(《肘后》、《集验》同。)

凡蛊有数种,而人养作者最多也。郡县有名章者尤甚,今东有句章,章安故乡,南有豫章,无村不有,无县不有,而不能如此之甚耳。非惟其饮食不可啖,乃至目色之,已入人类。此辈小,易疗。复有自然飞蛊,状如鬼气者,难疗。此诸种,得真犀角、麝香、雄黄为良药,人可常带此,亦预防之。《易》有蛊卦,又子产所说,并以器皿中虫为蛊,今省,凡皿上安一虫字,或作虫边,大非体也。(并出第四卷中。)

《小品》疗中蛊,心痛吐血欲死方。

盐一升,淳苦酒一升煮,令消和,一服立吐蛊毒出,已用良验。(《肘后》、文仲、《备急》、《古今录验》同。出第四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