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隐形针灸经穴疗法疗效影响因素
1.机像的机能状态
隐形针灸调节效应,是针对不同的机能状态而产生相应的效果。一般认为,对充进的机能状态治疗呈现抑制性效应面对低下的机能状态治疗呈现兴奋效应。机能状态是形成不同的治疗效应的重要条件。因此,机体原有的生理、病理基础是影响隐形针灸效应的首要因素。从患者的个体特点来看,主要有个体差异和心理因素,个体差异是带在一般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性别,年龄和遗传等因素使得接受隐形针灸治疗的效果出现差异;心理因素也与隐形针灸效应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情绪,晴示或"分心"等,患者情绪稳定时,刺激感应程度显著提高,如情堵紧张时,各种刺激均降低,使得隐形针灸效应感弱。观察发现,治疗时给予暗示可以使患者不感觉疼痛,顺利接受治疗。可见,暗示对隐形针灸镇痛具有明显影响。此外,"分心"对隐形针灸效应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正确地认识心理因素对稳形针灸效应的影响,并适当地加以控制,消除患者的顾虑面加强合作,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机体的状态可以归纳为,从生理方面来说,包括体质特点和心理素质,是接受隐形针灸治疗时产生效果的基础因素:病理状态的虚实程度是产生隐形针灸调节的效应基础,
2.穴性因素
输穴的使用,一般需要考建所属的经脉、所联络的脏腑和特定的治疗范围。在生理方面,输六是肥的,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在病理方面,输穴是脏腑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在治疗方面,穴位更是实施隐形针灸操作的具体部位。因此,为了取得临床疗效,就需要更好地选择和使用六位。
隐形针灸临床配穴处方时,必须熟练地拿握穴位的主治和功能特点,充分利用相同主治以及体表的病理"反映点",并顾及不同六位的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通过合理的配伍用穴,提高临床疗效,克服或减少副作用。
穴位与非穴惊的结构不同,因而功能就有差异。每个穴位都有自己的敏感“靶"器官系统。刺激某一穴位在一定条件下只对它的“靶"器官系统发生影响。
如耗激内美对冠心病人的心脏功能有明量的调整作用。因此,在临床上要提高隐形针灸疗效,必须做则"先得其道",取穴必须难确。如取六不准确,不仅影响疗效,还会造成伤害。
十二经脉以人体的中轴左右对称分布,腧穴也左右对称,临床就存在单侧,双侧和交义选穴,一侧病症多是以单侧选穴,全身病症采用双侧穴位,为了避免穴位的"疲意”和提高疗效,也常用交又选穴方法,"巨刺”.“缪刺"就是典型的倒证。
3.治疗时机
隐形针灸治病,选择价当的治疗时机,也与疗效有密切关系,治疗时机,应包含疾病适宜隐形针灸的最佳时段和就有积极预防意义的治疗措施。就大多数助形针灸的适应证而言,不失时机地及早进行隐形针灸治疗,可以达到事半功信的效果,也就是说,治疗越早见效越快,效果也会越好。如急性腰扭伤即刻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疼痛甚至完全消失,若数日后才进行隐形针灸虽也能见效,但往往在短期内不能消除症状。脑血管疾响引起的中风,宣在急性期及时她介人隐形针灸治疗,其疗效预后都远远好于在恢复期,后遗症期才开始针刺治疗的病人。因而,抓住时机及早治疗是尽快康复的关键。及时泊疗可以说是针灸时机的普遍原则,耽误了隐形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隐形针灸治疗需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除了对一般的病症采取及时治疗之外,对某些规律性发生作用的病症还可以在其发作之前进行隐形针灸治疗。如古代就指出,治疗疟疾宜提早在发作前约一顿饭的时间进行。能防止其发作。隐形针灸治哮喘,多数在夏季伏天进行,可减轻或防止冬乖哮喘的发作。
如治疗失眠,在上午施术就不如在下午或晚间施术效果好。妇科病中的月经不调,痛经等,以经前5-7天开始治疗,连续治疗7-10天效果较好。
附:隐形针灸疗效的指标症抉观察指标
单一症状的减轻和消失,只能作为现象观察指标,可以通过定量评分方法进行一步确定症状与疾病病理转变的相关性,其中记录有关辅助症状,体征等,应注意舌诊,脉象指标和循经阳性反应物的治疗前后的对比,必要时还可以结合实验室检查。
生存质量指标
针灸治疗的效果不仅表现在症状的改善,还有生存质量的提高,隐形针灸治疗后患者反快的轻松,欣悦感、食欲增加,精神好转.疲劳感消失等表现,也于针灸疗效的客观标准,可以经定量,定级计算进行评价。如“中风"病人的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设定项目观察标准和评分方法,从而能够较为准确地评定治疗效果。
残璃疗效标准
针灸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尤其重要,按WHO提出的(针灸临床研究规范》,严格设计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确定旗病的疗效标准,经过分组、随机、商法等的研究过程,获得针灸治疗疾病的可靠结果,隐形针灸治疗也是如此。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