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九瘘方三十五首

《广济》疗瘘有九种,不过此方。

芫青(四足) 海藻(八分,洗) 昆布(八分,洗) 雄黄(研,八分) 狸骨(炙,三分) 牡蛎(四分,熬) 地胆(二十枚,熬) 青木香(三分)

上八味,捣筛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二服。病从小便出如烂筋。忌生冷、黏食、猪鱼肉、陈臭物。(出第五卷中。)

刘涓子疗鼠瘘方。

死蜣蜋(烧作灰)

上一味,苦酒和涂之,数过即愈。先以盐汤洗。(《古今录验》、《千金》同。)

又方

五月五日楼桃捣末,先盐汤洗,拭之令干,以末敷疮上。(楼桃未详。)

又方

乌头(炮) 附子(炮,各二两)

上二味,㕮咀,著五升淳苦酒中渍之,待干复内苦酒中,燥复内,以苦酒尽曝令干,捣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忌猪肉、冷水等。

又张子仁疗鼠瘘要方。

柞木皮(五升)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熟去皮,煎令汁得二升,稍稍服尽,当有宿肉出,即愈。(《备急》、文仲、《古今录验》同。并出第六卷中。)

《肘后》疗苦鼻内肉外查瘤,脓并出者,是蜂瘘方。

取蜂房火炙焦末,酒服方寸匕,日一。

深师疗鼠瘘方。

鳗鲡鱼(四两) 野猪皮 瞿麦(一两) 巴豆(十五枚) 斑蝥(二十枚,去头足羽,熬) 五月五日蟾蜍(一枚,炙) 腊月猪脂(五分)

上七味,捣野猪皮下筛,合诸药更捣下筛,内鳗鲡鱼,以膏和捣千杵,平旦未食服如梧桐子二枚,觉者寒热,不觉暮复投,明日旦起更服三丸,稍稍增之,慎勿食热食,烦闷杀人。虫当从小便出,以堪盛之尿,便视乃有百数耳,不可以见,亦大便出。此方验。忌猪肉、芦笋等。

又方

马齿矾石(烧) 珍珠粉

上二味,捣,下筛为散,厚涂疮上,不过三愈。

又方

松脂 硫黄 狼毒(各二两) 猪脑(一具) 白蔹(二两)

上五味,熬猪脑取汁,狼毒、白蔹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内脑汁中煎,令得五合,细末硫黄、松脂,下筛,内中搅令相得,绵裹内疮中,七日知,一七日病除。神良。

《集验》凡有九种瘘。

一曰狼瘘,始发于颈,头肿有根,起于缺盆上,转连耳本肿大,此得之,因忧恚气上不得下,其根在肺,空青主之,商陆为佐。

二曰鼠瘘,始发于颈,无头尾,如蹊鼠瘘核,时上时下,使人寒热脱肉,此得之,由食大鼠余毒不去,其根在胃,狸骨主之,知母为佐。

三曰蝼蛄瘘,始发于颈项,状如蝼蛄,肿溃连生疮,其汁赤黄,得之食瓜,蝼蛄余毒及果实不去核,其根在大肠,荏子主之,桔梗为佐。

四曰蜂瘘,始发于颈,瘰疬三四处,俱肿起,相连溃溃移,此得之多饮流水,水有蜂余毒不去,其根在脾,雄黄主之,黄芩为佐。

五曰蚍蜉瘘,始发于颈,初得之如伤寒,此得之,因饮食中有蚍蜉毒不去,其根在肾,礜石主之,防风为佐。

六曰蛴螬瘘,始发于颈,上下无头尾,如枣核块块,多在皮中,使人寒热心痛满,此因喜怒哭泣得之,其根在心,矾石主之,白术为佐。

七曰浮疽瘘,始发于颈,如两指,使人寒热欲卧,此得之,思虑忧忆,其根在胆,地胆主之,甘草为佐。

八曰瘰疬瘘,始发于颈,有根,初苦痛,瘰疬觉之使人寒热,得之新沐头湿结发,汗流入于颈所致。其根在肾,雌黄主之,芍药为佐。

九曰转脉瘘,始发于颈,如大豆浮在脉中,濯濯脉转,苦惊惕,身如振寒热,始得之时,惊卧失枕,其根在小肠。斑蝥主之,白芷为佐。

疗瘘九种方。

空青(研,炼之) 商陆根 狸骨(炙) 知母 荏子 桔梗 雄黄 黄芩 礜石(烧) 防风 矾石(烧汁尽) 地胆(熬) 白术 甘草(炙) 雌黄 芍药 斑蝥(去足羽,熬) 白芷(各二分)

上十八味捣,其论病者特加其份,余种令份等,细筛末,空青最在后内之。苦酒服一刀圭,日三服,三十日知,五十日愈,七十日平复。病者百日禁食鱼肉,忌生菜、桃李、雀肉、海藻、菘菜、犬肉、生血物,余二大豆为一刀圭,小儿服之半,大人全服,八岁以下,宁从少起,过度令人淋,淋即减之。(出第九卷中。)

《千金》问曰:何谓九瘘?答曰:一曰狼瘘,二曰鼠瘘,三曰蝼蛄瘘,四曰蜂瘘,五曰蚍蜉瘘,六曰蛴螬瘘,七曰浮沮瘘,八曰瘰疬瘘,九曰转脉瘘,谓之九瘘。

又疗狼瘘发于颈,头肿有根,起于缺盆上,转连延耳根肿大。此得之,因忧恚气上不得下,其根在肺。空青主之,商陆为佐方。

空青(研,二分) 猬脑(二分,炕之) 独活(一分) 猬肝(一具,干之) 川芎(半两) 女妇草(一分) 黄芩 鳖甲(炙) 斑蝥(去翅足) 干姜 当归 茴香 矾石(烧) 地胆(各一分) 蜀椒(三十粒,去汗)

上十五味,作散,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十五日即止。忌生血物、苋菜。(刘涓子、《古今录验》同。)

又疗鼠瘘发于颈,无头尾如蹊鼠,使人寒热。此得之,因食大鼠余毒不去,其根在胃。狸骨主之,知母为佐方。

陵鲤鱼(炙) 山龟壳(炙) 甘草(炙) 桂心 雄黄 干姜(等份)

上六味,作散,下筛。服方寸匕,日三。蜜和内疮中,无不愈。先灸作疮,后与药良。忌海藻、生葱。(刘涓子、《备急》、《古今录验》、文仲同。)

又疗鼠瘘疮瘥,复发乃不愈,出脓血不止方。

以不中水猪脂㕮咀,生地黄内脂中,令其脂与地黄足相淹,和煎六七沸,去滓,桑灰汁净洗疮,去恶汁,以地黄膏涂上,日一易。(范汪同。)

又疗鼠瘘方。

得蛇虺所吞口中鼠烧末,服方寸匕,日再,不过三服。此大验,但难遇耳。并敷疮中。(范汪同。)

又疗鼠瘘方。

死鼠(一枚,中形者) 乱发(如鸡子一枚)

上二物,以腊月猪膏令淹鼠、发,煎之,令其鼠、发都尽消膏成,分作二份,一份稍稍涂疮,一份以酒服之,即愈矣。鼠子当从疮出,神良,秘不传。(《翼》、《备急》、文仲、《集验》、范汪同。)

又疗蝼蛄瘘,发于颈项,状如蝼蛄,肿溃连生疮,其汁赤黄。此得之,食瓜蝼蛄余毒及果实不去核,其根在大肠。荏子主之,桔梗为佐方。

桂心 干姜 桔梗 矾石(烧) 独活(各一分) 附子(一分,炮) 椒(一百粒,汗) 川芎(半分) 龙骨(半分) 荏子(一分)

上十味,捣,下筛,枣二十枚合捣,以酢浆丸如大豆,温浆下五丸。(《古今录验》、刘涓子同。)

又方

槲叶灰,先以泔清煮槲叶取汁,洗拭干,内灰疮中。

又疗蜂瘘,发于颈,瘰疬三四处俱肿起,相连溃溃移。此得之饮流水有蜂毒不去,其根在脾。雄黄主之,黄芩为佐方。

蜂房(一具,炙) 鳖甲(一分,炙) 茴香(一分) 吴茱萸(二分) 椒(一百粒,汗) 干姜(一分)

上六味,捣,下筛作散,敷疮孔中,日十度,十日止。忌苋菜。

又疗蜂瘘初生时,状如桃而痒,搔之则引大如鸡子,如覆手者方。

熬盐熨之三宿,四日不瘥,至百日成瘘。其状大如四五寸,又广三寸,中生蜂作孔,乃有数百。治法以石硫黄随多少,燃烛烧令汁出,著疮孔中,须臾皮中见蜂数十,惟蜂尽即瘥。

又疗蚍蜉瘘,发于颈,初得如伤寒,此因食中有蚍蜉毒不去,其根在肾。礜石主之,防风为佐方。

白术(四分) 知母 雌黄 干地黄 独活 青黛 斑蝥(去首羽足,熬) 白芷 柏脂 芍药 海藻(一云海苔) 当归(各一分) 猬皮(四分,炙) 椒(一百粒,去汗) 桃白皮(一分,正旦取)

上十五味,捣,下筛作散。服一钱匕,日三。(刘涓子、《古今录验》同。)

又疗蛴螬瘘,发于颈,无头尾,如枣核块,块多在皮中,使人寒热心痛满,此因喜怒哭泣,其根在心。矾石主之,白术为佐方。

白术(一分) 矾石(一分) 空青(两三分) 当归(二分) 细辛(一分) 猬肉(炙) 枸杞根 斑蝥(去翅足,熬) 地胆(各一分,熬) 干乌脑(三大豆)

上十味,捣,下筛散。服方寸匕,日三,酢浆服之。病在上侧卧,在下高枕卧,使药流下。(刘涓子、《古今录验》同。)

七曰浮沮瘘,发于颈如两指,使人寒热欲卧,得之因思虑忧忆,其根在胆。地胆主之,甘草为佐方。

雄黄(一分) 干姜(一分) 龙胆(二分,一作龙骨) 石决明 续断 菴䕡根(各分) 细辛(二分) 大黄(半分) 地胆(一分,熬)

上九味,捣,下筛为散,敷疮,日四五。忌生菜。(刘涓子同。《古今录验》无雄黄,有硫黄。余同。)

又疗瘰疬瘘,发于颈有根,初苦痛,历历觉之,使人寒热。此得之新沐头湿髻发,汗流入于颈,其根在肾。雌黄主之,芍药为佐方。

茯苓 续断 矾石(烧令汁尽) 干姜 雌黄 芍药 桔梗 椒(汗) 干地黄 常山 空青 狸肉 鸟脑(并肾肝) 斑蝥(去翅足,熬,各一分) 附子(一两,炮) 礜石(二分,烧半日) 虎指(一分,一云虎肾)

上十七味,捣,筛为散,蜜丸如大豆,夜酒服十丸,日三。(《古今录验》同。)

又疗转脉瘘,发于颈,如大豆浮在脉中,濯濯脉转,苦惊惕,身如振寒热,得之于惊卧失枕,其根在小肠。斑蝥主之,白芷为佐方。

绿青(二分) 礜石(半分,烧半日) 防风(一分) 甘草(半分,炙) 大黄(二分) 桂心(二分) 人参(二分) 当归(二分) 升麻(一分) 地胆(一分,熬) 白术(一分) 钟乳(一分,研) 斑蝥(一分,去翅足,熬) 白芷(一分) 续断(一分) 麝香(一分) 麦门冬(一分,去心)

上十七味,捣,下筛,蜜丸。酒服如大豆十丸,日三。勿食仓米,慎房百日。(刘涓子、《古今录验》同。并出第二十四卷中。)

崔氏疗九种瘘方。

芫青(二十枚,去足翅,熬) 地胆(十枚,去足羽,熬) 斑蝥(三十枚,准上生犀如枣核大,屑) 豉(四十九粒大豆黄一百枚,生用) 牛黄(枣核大) 蜈蚣(一枚,肥大者,折取一寸半,微火熬)

上八味,捣筛,蜜丸如梧子。初欲服药,少夜食,明旦饮服二丸,须臾可煮酢浆、薄粥稍稍冷饮之。其瘘虫有形状,皆从小便出,至日西甚虚闷,可煮汤,餐蔓荆菜羹酱食之,其余脂腻、酢脯一切口味、五辛、果子之类,并不得食。人强隔日一服,人弱两三日一服。服药以疮瘥虫尽为度。若瘥仍作二十日许将息,药欲尽预合,勿使断绝药气。不能将息,便不须服。(《救急》、《千金》同。出第五卷中。)

张文仲疗鼠瘘方。

石南 生地黄 雌黄 茯苓 黄连(各二两)

上五味作散,敷疮,日再。(《备急》同。)

又疗鼠瘘诸恶疮方。

苦参(三斤) 露蜂(五两) 麹(二升)

上三味,以水三斗,渍药三宿,去滓,黍米二升酿熟饮,日三。一方得猬皮一具。(刘涓子同。并出第五卷中。)

《备急》刘涓子鼠瘘方。

山龟壳(炙) 桂心 雄黄 干姜 狸骨(炙) 甘草(炙)

上六味等份,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蜜和,内疮中,无不愈。先灸作疮,后与药良。

又方

矾石(三分,烧) 斑蝥(一分,去首足羽,熬)

上二味,捣,下筛,用酢浆服半匕,须臾瘘虫从小便出。(《删繁》、文仲同。出第五卷中。)

《古今录验》疗鼠瘘,麝香涂方。

麝香(研) 雌黄(研)

上二味,等份,并为散,取虾蟆背白汁和涂疮孔中,日一度。

又疗鼠瘘著头生,小者如杏,大者如杯方。

斑蝥(一分,去首足羽,熬) 牡蛎(二分,熬) 海藻(四分,先去咸味)

上三味,捣,下筛。酒服五分匕,日三,病当从小便出如鱼胞。忌蒜。(并出第四十一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