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中恶者,是人精神衰弱,为鬼邪之气卒中之也。夫人阴阳顺理,营卫调平,神守则强,邪不干正。若将摄失宜,精神衰弱,便中鬼毒之气。其状卒然心腹刺痛,闷乱欲死。凡卒中恶,腹大而满者,诊其脉,紧大而浮者死,紧细而微者生。又中恶吐血数升,脉沉数细者死,浮炎如疾者生。中恶有瘥后余势停滞,发作则变成注。
又中恶死候,中鬼邪之气,卒然心腹绞痛闷绝,此是客邪暴盛,阴阳为之离绝,上下不通,故气暴厥绝如死,良久,其真气复则生也。而有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谓之三虚。三虚而腑脏衰弱,精神微羸,中之则真气竭绝,则死也。其得瘥者,若余势停滞,发作则变成注。(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广济》疗卒中恶,心腹刺痛,去恶气方。
麝香(一分,研) 青木香(二分) 生犀角(二分,屑)
上三味,为散。空心,熟水服方寸匕,日二,立效。未止,更作。忌如常法。(出第四卷中。)
《肘后》华佗疗中恶,短气欲绝方。
灸两足大拇指上甲后聚毛中,各灸二七壮,即愈。又法三七壮。(《集验》、张文仲、《备急》同。)
又方
杏仁(七十枚,去尖皮) 桂心(二两) 甘草(一两,炙) 麻黄(三两,去节,一方四两)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含咽之。通疗诸昏客忤良。忌如常法。
又方
韭根(一把) 乌梅(十四颗) 茱萸(半升)
上三味,切,以劳水一升煮之,以病人栉内中,三沸,栉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饮之,大效。
又方
桂心(一两) 生姜(三两) 栀子(十四枚) 豉(五合)
上四味,捣碎,以酒二升微煮之,去滓,顿服之,取吐为度。(并出第一卷中。)
《集验》疗中恶遁尸,心腹及身体有痛处,甚者短气不语,手摸按之,得其痛处,则病色动,恶人近,则是痛处方。
取艾叶挼碎,著痛上厚寸余,铛中煮汤和灰作泥令热,薄艾上,冷辄易之,不过再著则愈。(出七卷中。)
又疗中恶,心痛胸胁㽲痛,喘急汤方。
桃东行枝白皮(一握) 珍珠(一两) 栀子仁(十四枚) 生姜(二两) 当归 桂心(各三两) 附子(一两,炮) 香豉(五合) 吴茱萸(五合)
上九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珍珠,分二服。忌如常法。(《小品》同。)
又方
仰卧,以物塞两耳,以两个竹筒内死人鼻中,使两人痛吹之,塞口傍无令气得出,半日所死人即噫噫,勿复吹也。(《千金》同。)
又方
捣皂荚、细辛屑,吹两鼻孔中。单用皂荚末亦佳。(《千金》同。并出第四卷中。)
《删繁》疗中恶,痛欲绝方。
釜底墨(五合) 盐(一撮)
上二味,和研,以水一升搅调,一服。(范汪同。)
又方
牛屎绞取汁,五合为一服。口不开,扣齿内药。若无新者,干者即以水和取汁。(并出第十卷中。)
崔氏疗卒中恶,气绝方。
取珍珠研末,书鬼字于舌上,额上亦书鬼字,验。
又方
灸上肩高骨上,随年壮。(并出第四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