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疗癥癖、闪癖方。
令患人平坐,取麻线一条绕项,向前垂线,头至鸠尾横截断,即回线向后,当脊取线穷头,即点记。乃别横度口吻,吻外截却。即取度吻线,中摺于脊骨点处中心,上下分之,各点小两头通前,合灸三处。其所灸处,日别灸七壮以上,十壮以下,满十日即停。看患人食稍得味,即取线还度口吻于脊中点处横分灸之,其数一准前法。仍看脊节穴去线一二分,亦可就节穴下火。如相去远者,不须就节穴。若患人未损,可停二十日外,还依前灸之,仍灸季肋头二百壮。其灸季肋,早晚与灸脊上同时下火也。
又灸闪癖法。
其癖有根,其根有著背者,有著膊上者。遣所患人平坐,熟看癖头,仍将手从癖头向上寻之,当有脉筑筑然,向上细细寻至膊上至筑筑头,当膊即下火,还与前壮数无别。王丞云:背上恐不得过多下火,只可细细,日别七炷以来。
又疗癖左右相随病灸法。
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亦是灸处,左右各灸五十壮,一时使了。(《千金》云:灸癥癖方,患左灸左,患右灸右,脊屈肋数第二肋上第三肋下,向肉趐前,初日灸三,次日五,周而复始,至五十止。忌大蒜,余不忌。)
又灸痃气法。
从乳下即数至第三肋下,共乳上下相当,稍似近肉接腰骨外取穴孔,即是灸处,两相俱灸。初下火,各灸三壮,明日四壮。每日加一壮至七壮,还从三壮起,至三十日即罢。
上前两种灸法若点时,拳脚点即拳脚灸。若舒脚点时,还舒脚灸。(并出第七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