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伤寒下痢及脓血黄赤方一十六首

《病源》:伤寒病若表实里虚,热气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黄赤汁。若温毒气盛,则腹痛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若寒毒入胃,则腹满身热,下清谷。下清谷者,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表里俱虚故也。

伤寒六七日下痢,便发热而痢,其人汗出不止者死,但有阴无阳故也。

下痢有微热,其人渴,脉弱者,今自愈。脉沉弦者下重,其脉大者为未止,脉微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少阴病八九日,而一身手足尽热,热在膀胱,必便血下痢。脉反浮数,尺中自涩,其人必圊脓血。少阴病下痢,若痢自止,恶寒而欲蜷,手足温者可疗。阳明病下痢,其人脉浮大,此皆为虚弱强下之故也。

伤寒下痢,日十余行,其人脉反实者死(出第八卷中。张仲景《伤寒论》阳明无下痢证不可下。或有云下痢,其脉浮大者,此皆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当温之,与水即哕。)

仲景《伤寒论》: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之下之不解者,寒格更逆吐下。食入还吐出者,属干姜黄连人参汤主之方。

干姜 黄连 黄芩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再服之。忌猪肉、冷水等。(出第六卷中。)

又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属葛根黄连汤方。

葛根(八两) 黄连(三两,金色者) 黄芩(三两,切) 甘草(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掠去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出第七卷中。)

《肘后》疗伤寒,若下脓血者,赤石脂汤方。

赤石脂(二两,碎) 干姜(二两,切) 附子(一两,炮破)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后脐下痛者,加当归一两,芍药二两,用水六升煮。忌猪肉。(范汪、张文仲同。)

又主下痢不能食者,兼疗天行,黄连丸方。

黄连(一两) 乌梅(二十枚,炙燥)

上二味,捣末,蜡如博棋子一枚,蜜一升,于微火煎,令可丸如梧子。一服十五丸,日三服。忌猪肉、冷水。(出第一卷中。)

又白通汤,疗伤寒泄痢不已,口渴不得下食,虚而烦方。

大附子(一枚,生,削去黑皮,破八片) 干姜(半两,炮) 甘草(半两,炙) 葱白(十四茎)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温分再服。渴微呕心下停水者,一方加犀角半两,大良。忌海藻、菘菜、猪肉。(范汪同。出第十四卷中。张仲景《伤寒论》白通汤惟主少阴下痢。厥逆无脉,干呕而烦者,白通加猪胆汤主之。本无甘草,仍不加犀角。)

范汪疗伤寒,腹中微痛不止,下痢,秦皮汤方。

秦皮(三两) 黄连(四两) 白头翁(二两) 阿胶(三两)

上四味,㕮咀三味,以水八升,煮得二升,绞去滓,内胶令烊,适寒温,先食饮七合,日二服。忌猪肉、冷水。

又豉薤汤,疗伤寒暴下及滞利腹痛方。

豉(一升) 薤白(一把,寸切)

上二物,以水三升,煮令薤熟,漉去滓,分为再服,不瘥复作。

又蕙草汤,疗伤寒,除热止下痢方。

蕙草(二两) 黄连(四两) 当归(二两)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得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忌猪肉、冷水等物。

又疗伤寒下痢,脉微,足厥冷,通草汤方。

通草(一两) 干姜(一两) 枳实(四两,炙) 人参(一两) 附子(一枚,炮令裂破)

上五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不瘥稍加至七合。忌猪肉。(并出第三十卷中。)

《小品》犀角汤,疗热毒下黄赤汁,及赤如腐烂血,及赤滞如鱼脑,腹痛壮热,诸药无效方。

黄柏(一两半) 黄芩(一两半) 白头翁(一两) 黄连(二两) 当归(一两) 牡蛎(一两半,熬) 犀角屑(半两) 艾叶(半两) 石榴皮(一两半) 桑寄生(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十一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猪肉、冷水、海藻、菘菜。(出第六卷中。《古今录验》同。)

《集验》疗伤寒后,下痢脓血,柏皮汤方。

黄柏(二两) 黄连(四两) 栀子仁(十四枚,擘) 阿胶(一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三味取二升,去滓,内胶令烊。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范汪同。出第二卷中。)

《千金翼》热痢下重,白头翁汤主之方。

白头翁(二两) 黄柏(三两) 黄连(三两) 秦皮(三两,切)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一升,不愈更服。忌猪肉、冷水。(范汪同。出第十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

崔氏疗伤寒后,赤白滞下无数,阮氏桃华汤方。

赤石脂(八两,冷多白滞者加四两) 粳米(一升) 干姜(四两,冷多滞者加四两,切)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服一升,不瘥复作。热多则带赤,冷多则带白。(《千金翼方》不同,加减稍别。《伤寒论》、《千金》、范汪同。张仲景《伤寒论》煮汤和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

又疗伤寒热利,黄连丸方。

黄连(三两,去毛) 当归(三两) 干姜(二两) 赤石脂(二两,切)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服三十丸,日三。叔尚书以疗热痢,是岁传与东都当方诸军营,及夏口戍人发者数千余人。余时亦复用之,亦佳。但时用之,不及诸汤速耳。当服百丸许乃断。忌猪肉、冷水。(并出第一卷中。)

张文仲陶氏伤寒下痢,豉薤汤方。

豉(一斤,绵裹) 薤白(一握) 栀子(十四枚,擘破)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分三服。《小品》云:此方主温毒,乃伤寒内虚,外热攻肠胃,下黄赤汁及如烂肉汁,并去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毒悉主之。水四升,先煮栀子、薤白令熟,内豉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备急方》同。)

又疗伤寒下痢恶血不止,犀角汤方。

干姜(一两) 犀角(一两,末) 地榆(一两) 蜜(二合)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蜜更煮至一升。分三服,自愈。此治热毒蛊痢。(《千金》同。并出第十五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