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夫水病皆由营卫痞涩,肾脾虚弱所为。而大腹水肿者,或因大病之后,或积虚劳损,或新热食讫,入水自渍及浴,令水气不散,流溢腹外,三焦闭塞,小便不通,水气结聚于内,乃腹大而肿,故四肢小,阴下湿,手足逆冷,腰痛上气,咳嗽烦疼,故云大腹水肿也。(出第二十一卷中。)
《肘后》疗卒大腹㽷病诸方。此病本由水来,应水字,而经方皆水为病,故施疾床。水病之初,先两目上肿起,如老蚕色,侠颈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腹内转侧有声,此其候也。不即疗,须臾身体稍肿,腹尽胀,按之随手起,则病已成,犹可疗,此皆从虚损大病,或下痢后,妇人产后,饮水不即消,三焦决漏,小便不利,乃相结,渐渐生聚,遂流诸经络故也。疗之方。
防己 甘草(炙) 葶苈子(熬,各二两)
上三味,捣筛,苦酒和丸。饮服如梧子三丸,日三,常将之,取消平乃止。忌海藻、菘菜。
又方
将服牛溺、商陆、羊肉臛及香薷煎等,在肿满条中。其十水丸诸大方在别卷。若止皮肤水,腹内未有者,服诸发汗药,得汗便瘥。然慎护风寒为急。
又方
牵牛子(三分,熬) 厚朴(一分,炙)
上二味,捣筛,强人服三菱角壳,弱人二壳,酒饮随意,枢筋。有水气病,水肿诸药不能瘳者,此方效验。(出第一卷中。)
《千金》疗大腹水肿,气息不通,命在旦夕者方。
牛黄(二分,研) 昆布(十分,洗) 海藻(十分,洗) 牵牛子(八分,熬) 桂心(八分) 椒目(三分) 葶苈(六分,熬)
上七味,别捣葶苈如膏,合丸如梧子。饮服十丸,日再,稍加,小便利为度。正观九年,汉阳王患水,医所不疗,余处此古方,日夜尿一二斗,五六日瘥,瘥后有他犯,因尔殂矣。计此即是神方。忌生葱。(出第二十一卷中。)
崔氏疗大腹水病,身体肿,上气,小便涩赤,脐深,颈上有两大脉动,唾稠不得眠睡,每肿先随脚肿,亦有在前头面肿,或大便涩者,服此药大佳。若先患大便利,脐凸,腹大胀,手掌平满,即不可服此药方。
大枣(四十枚,饭蒸,剥去皮核) 葶苈子(五两,取苦者,熬令紫色) 杏仁(三两,熬令黄色)
上三味,先捣葶苈子一万杵泻出之,乃捣杏仁三百杵讫,总和合枣膏,捣一万杵,药成。平旦空腹服八丸,日晚食消更服五丸,以饭汁下之,三日后,每旦服五丸,日晚服三丸,丸如枣核。如大便利,未得服此药,若正服药次,忽患痢,即先食二三口饭,然后吃药。若利过多,停药,即可烂煮小豆,勿以盐食之。忌咸黏、脂腻及大冷热物等,惟得食秔粟米饭及淡醋,不得吃稀粥,惟只得吃饭佳。如欲食粥,即稠煮,不得遣大便利。(一方加萤火虫粪。并出第六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