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崔氏方》一十五首

《崔氏》疗伤寒始得一二日方。

便可灸顶三壮,又灸大椎三壮,各加至五壮益良,用之验。大椎平肩斜齐,高大者是也。仍不得侵项,分取之则非也。上接项骨,下肩齐在椎骨节上,是余穴尽在节下。凡灸刺不得失之毫厘,今崔氏不定高下,是以言之。(出《黄帝针灸经》。)

又疗伤寒一日至三日,可发汗,度瘴散方。

麻黄(十分,去节) 桔梗 蜀椒(汗) 细辛 白术 吴茱萸 防风(各四分) 乌头(炮) 干姜 桂心(各五分)

上十味,捣筛为散,温酒服方寸匕,温覆取汗,或数服得汗即止。若得病一二日而轻者,服此药皆得汗解。若得便重者,颇不能解也。然可以二大豆许,著鼻孔中,觉燥涕出,一日可三四著,必愈。兼辟天行病。忌猪肉、生葱、生菜、桃李、雀肉等。

又疗伤寒敕色恶寒,发热体疼,发汗,神丹丸方。

人参(五分) 乌头(四分,炮) 半夏(洗,五分) 茯苓(五分) 朱砂(一分,研) 附子(四分,炮)

上六味,捣为末,蜜和丸如大豆,每服三丸,生姜汤下,发汗出,令体中濈濈然。如汗未出,更以热粥投之,令汗出。若汗少不解,复如前法。若得汗足不解,当服桂枝汤。此药多毒,饮水解其热愈。周护军子期自说,天行用之甚良,故记之。忌猪羊肉、大酢、生血物等。(《删繁》、范汪同。兼主天行。)

又疗伤寒服度瘴散而不汗出者,便作葱豉汤方。

葱(十四茎) 豉(一升,绵裹)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温暖覆取汗出,胜度瘴散也。(与前《肘后方》重。)

又疗伤寒服葱豉汤不得汗,可服葛根汤方。

葱白(十四茎) 豉(一升,绵裹) 葛根(三两,切)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为再服,温覆取汗,汗不出更服。余时用此,一服辄汗,略不再服,救数十人甚效。

又疗伤寒,前军府直吏周虎葛根汤,再服不得汗,余更视之,甚恶寒而拘急,更思作麻黄汤以解之方。

麻黄(二两,去节) 葛根(三两) 葱白(十四茎) 豉(一升,绵裹)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虎再服,快汗愈。其疹与周虎相似者,服之皆汗,十余人瘥。

又疗伤寒,阮何南蒸法。

薪火烧地良久,扫除去火。可以水小洒,取蚕沙,若桃叶、桑柏叶、诸禾糠及麦麸皆可取用。易得者,牛马粪亦可用,但臭耳。桃叶欲落时,可益收干之。以此等物著火处,令厚二三寸,布席卧上温覆,用此发汗,汗皆出。若过热,当细审消息。大热者,可重席,汗出周身辄便止。当以温粉粉身,勿令遇风。

又疗伤寒三五日,疑有黄,则宜服此油方。

取生乌麻清油一盏,水半盏,以鸡子白一枚和之,熟搅令相得,作一服令尽。

又小前胡汤,疗伤寒六七日不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寒疝腹痛方。(胡洽云:出张仲景。)

前胡(八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干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忌羊肉、饧、海藻、菘菜。(《古今录验》同。仲景方用柴胡,不用前胡。今详此方治寒疝腹痛,恐性凉耳,合用仲景柴胡桂姜汤。今崔氏用之,未知其可也。)

又疗伤寒,或始得至七八日不大便,或四五日后不大便,或下后秘塞者,承气汤方。

厚朴(炙) 大黄(各三两) 枳实(六片,炙)

上三物,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体强者服一升,羸者服七合,得下必效止。(范汪同。)

又若胃中有燥粪,令人错语,正热盛亦令人错语。若秘而错语者,宜服承气汤。通利而错语者,宜服下四味黄连除热汤。承气汤旧用芒硝,余以有毒,故去之,用之数年,安稳得下良。既服汤,亦应外用生姜兑(读作锐,下同),使必去燥粪。若服汤兼兑而并不得下者,可依本方加芒硝(一两) 。

又姜兑法。

削生姜如小指,长二寸,盐涂之,内下部中,立通。

又方

以猪胆灌下部,用亦立通。(张仲景《伤寒论》云:猪胆和法醋少许,灌谷道中。)

又前军督护刘车者,得时疾三日已汗解,因饮酒复剧,苦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得卧,余思作此黄连解毒汤方。

黄连(三两) 黄芩 黄柏(各二两) 栀子(十四枚,擘)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目明,再服进粥,于此渐瘥。余以疗凡大热盛,烦呕呻吟,错语,不得眠,皆佳。传语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热毒,除酷热,不必饮酒剧者。此汤疗五日中神效。忌猪肉,冷水。

又大前胡汤,疗伤寒八九日不解,心腹坚满,身体疼痛,内外有热,烦呕不安方。(胡洽云:出张仲景。)

前胡(半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五两) 枳实(八片,炙) 芍药(四两) 黄芩(三两) 干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四服,日三夜一服。忌羊肉、饧等物。(《古今录验》同。张仲景用柴胡,不用前胡。本云加大黄二两,不加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

又凡少阴病,寒多表无热,但苦烦愦,默默而极不欲见光,有时腹痛,其脉沉细而不喜渴,经日不瘥。旧用四顺汤,余怪其热,不甚用也。若少阴病下痢而体犹有热者,可服黄连龙骨汤。若已十余日而下痢不止,手足彻冷,及无热候者,可服增损四顺汤方。(黄连龙骨汤见第三卷天行中。)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龙骨(二两) 黄连 干姜(各二两) 附子(中形者一枚,炮去黑皮)

上六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瘥复作,甚良。若下而腹痛,加当归二两。呕者加橘皮一两。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又疗少阴病,二十日后下不止,可服陟釐丸,浩京方。

陟釐(四两,不用咸者) 当归(四两) 汉防己(三两) 黄连(三两) 紫石英(别捣末,细研二两) 豉(三升) 厚朴(二两,炙) 苦酒(五升)

上八味,切,以二升苦酒渍防己一宿,出切炙之燥,复内苦酒中尽止。又以三升苦酒渍豉一宿,小蒸之,研,绞取汁,捣下筛诸药,以酒豉汁和之,丸如梧桐子大。冷浆水服二十丸。丸极燥,乃可服之。忌猪肉、冷水。(并出第一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