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伤寒呕哕方一十四首

《病源》:伤寒病后,胃气不和,此由初受病时,毒热气盛,多服冷药泻下及饮冷水,病折以后,热势既退,冷气乃动,故使心下坚牢,噫哕食臭,腹内雷鸣而泄痢,此由脾胃气虚冷故也。(出第八卷中。)

仲景《伤寒论》疗呕哕,心下悸,痞鞕不能食,小半夏汤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两,去皮)

上二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再服。忌羊肉、饧。

又疗呕哕,心下痞鞕者,以膈间有水,头眩悸,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洗) 生姜(八两,去皮) 茯苓(三两)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分再服。忌羊肉、饧、酢等物。

又疗胸内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彻无聊赖者,生姜汁半夏汤,兼主天行方。

生姜汁(一升) 半夏(半升,洗,切)

上二味,以水三升,煎半夏取一升,内姜汁取一升半。绵漉小冷,分二服,一日一夜服令尽,呕哕一服得止者停后服。忌羊肉、饧。(《救急》同。)

又疗干呕哕,若手足厥冷者,小橘皮汤。兼主天行方。

橘皮(四两) 生姜(八两,去皮)

上二味,狭长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小冷服一升,下咽则愈。(《救急》同。出第十六卷中。)

深师疗伤寒病,啘不止,甘草汤方。兼主天行。

甘草(三两,炙) 橘皮(三两)

上二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日三四服,取瘥。忌海藻、菘菜。(崔氏同。)

又半夏散方。

半夏(洗,焙干)

上一味末之,生姜汤和服一钱匕。忌羊肉、饧等。

又赤苏汤方。

赤苏(一把)

上一味,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稍稍饮之。(《肘后》同。)

又干姜丸方。

干姜(六分) 附子(四分,炮)

上二味,捣筛,以苦酒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服,酒饮下皆得。忌猪肉。(《肘后》同。)

又疗伤寒哕,甘竹茹汤方。

甘竹茹(四两) 生白米(一升)

上二味,以水八升煮之,取米熟汤成,去滓,分服,徐徐服。疗风热气哕甚神验。诸哕亦佳。

又疗伤寒呕哕,胸满虚烦不安,大橘皮汤方。

橘皮(一两) 甘草(一两,炙) 生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忌海藻、菘菜。(并出第十四卷中。)

《小品》茅根橘皮汤,疗春夏天行伤寒,胃冷变啘方。

白茅根(切,一升) 橘皮(三两) 桂心(二两,切)

上三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数数服之,尽复合之,啘止乃停,取微汗。有热减桂心一两。忌生葱。(文仲同。出第六卷中。一方有葛根二两。)

《千金》疗伤寒后呕哕,及干呕不下食,生芦根饮方。

生芦根(切,一升) 青竹茹(一升) 粳米(三合) 生姜(二两,切)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千里鞋底一支,取五升,澄清下药,煮取二升半,去滓,随意便饮,不瘥重作。

又疗伤寒后呕哕,通草汤方。

通草(三两) 生芦根(切,一升) 橘皮(一两) 粳米(三合)

上四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随意便稍饮。不瘥更作,取瘥止。(《古今录验》、文仲同。出第十卷中。)

《千金翼》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茱萸汤主之方。

吴茱萸(一升,炒) 大枣(十二枚,擘) 生姜(六两,切) 人参(三两,细剉)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服七合,日三。(仲景同。出第十卷中。此张仲景《伤寒论》方。)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