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中沙虱毒论云:山水间多有沙虱,其虫甚细不可见。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虫在水中著人。及阴雨日行草中,即著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过三日之后,令人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凡在山涧水澡浴毕,熟以巾拭身中数过,又以故帛拭之一过,乃敷粉也。今东间水无不有此,洗浴毕,以巾拭[火(艹/吅/未)][火業]。如甚毛针刺,熟看见处,仍以竹叶抄拂去之。此见岭南人初有此者,即以茅叶刮去,乃小伤皮肤为佳,乃数涂苦苣菜汁瘥。已深者,用针挑取得虫子,正如疥虫,著爪上映光,方见行动也。挑不得,便就上灸三四炷,则虫死病除。若止两三处,不能为害,多处不可尽挑灸。若犹觉惛惛,是其已大深,便应依土俗作方术出之。并作诸药汤以浴,皆得一二升沙出,沙出都尽乃止。若无方术,痛饮番酒取醉亦佳。如其无,则依此方为疗,并杂用前中溪毒、射工法急救,七日中宜瘥。不尔,则仍变成溪毒,如薤叶大,长四五寸,初著腹胁,肿如刺,则破鸡搨之,虫出食鸡,或三四数遍,取尽乃止。兼须服麝香、犀角护其内,作此疗之。彼土有中之者不少,呼此病为(呼故切)沙虫,吴音名沙作盗,护如鸟长尾。盗者,言此虫能招呼溪气。东间山行,无处不有。其虫著人肉不痛,不即觉者,久久便生子在人皮中,稍攻人则为瘘。山行宜竹管盛盐,数视体足,见者以盐涂之便脱,杂少石灰尤良。亦断血而辟水温。
又疗沙虱毒方。
以少许麝香敷疮上,过五日不瘥,当用巴豆汤服之。一日辄以巴豆一枚,二日二枚,计为数,并去皮心,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尽服之,未瘥,即更可作服之。(文仲、《备急》同。)
又方
斑蝥二枚,熬一枚,研末服之,烧一枚令烟绝,末著疮中。(《千金》、文仲、《备急》同。)
又方
取麝香、大蒜合捣,以羊脂和,著筒中,带之行,大良。(《千金》同。)
《删繁》疗沙虱方。
以盐五合,以水一斗煮一沸,以渍洗疮。(出第十卷中。)
《必效》疗沙虱方。
初著有赤点如米,以盐和麝香涂之,瘥。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