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者,五脏积劳也;伤者,七情受伤也。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限之气血,消磨殆尽矣。思虑太过则心劳,言语太多则肺劳,怒郁日久则肝劳,饥饱行役则脾劳,酒色无度则肾劳。方其初起,气血尚盛,虽日日劳之,而殊不自知;迨至愈劳愈虚,胃中水谷之气,一日所生之精血,不足以供一日之用,于是营血渐耗,真气日亏,头眩耳鸣,心烦神倦,口燥咽干,食少气短,腰脚作痛,种种俱见,甚者咳嗽咽痛,吐血衄血,而疾不可为矣。秦越人谓虚劳则必有所损,精确不磨。其曰虚而感寒,则损其阳,阳虚则阴盛,损则自上而下,一损损于肺,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不能荣养脏腑;三损损于胃,饮食不为肌肉。虚而感热,则损其阴,阴虚则阳盛,损则自下而上,一损损于肾,骨痿不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化。自上而下者,过于胃则不可治;自下而上者,过于脾则不可治。盖深知人身之气血,全赖水谷之气以生之,其急急于脾胃之旨可见。即因劳致虚,因虚致损之故,亦昭然若发蒙矣。至其论治法,谓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语语精当,度尽金针,后人恪遵成法,可以不惑于歧途矣。七伤者,《金匮》谓食伤、忧伤、饮食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是言此七者,皆是内伤,所以成虚劳之故。后人妄谓阴寒、阴痿、里急、精速、精少等为七伤,则专主肾脏而言。岂有五脏之劳,专归一脏之理?盖七伤者,七情偏胜之伤也。夫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与有?惟未事而先意将迎,既去而尚多留恋,则无时不在喜怒忧思之境中,而此心无复有坦荡之日,虽欲不伤,庸可得乎?然七情之伤,虽分五脏,而必归本于心。喜则伤心,此为本脏之病,过喜则阳气太浮,而百脉开解,故心脏受伤也。至于怒伤肝,肝初不知怒也,心知其当怒,而怒之太过,肝伤则心亦伤也。忧伤肺,肺初不知忧也,心知其可忧,而忧之太过,肺伤则心亦伤也。思伤脾,脾初不知思也,心与为思维,而思之太过,脾伤则心亦伤也。推之悲也、恐也、惊也,统之于心,何独不然?故治七伤者,虽为肝、脾、肺、肾之病,必兼心脏施治,始为得之。
【心劳】
心劳者,营血日亏,心烦神倦,口燥咽干,宜调补营卫,安养心神,宅中汤主之。
宅中汤(自制)
天冬(二钱) 紫河车(二钱,切) 人参(二钱) 茯神(二钱) 黄芪(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丹参(二钱) 柏仁(二钱)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莲子(二十粒,去心)
【肺劳】
肺劳者,肺气大虚,身热气短,口燥咽干,甚则咳嗽吐血,益气补肺汤主之。
益气补肺汤(自制)
阿胶(二钱,蛤粉炒) 五味子(五分) 地骨皮(二钱) 天冬(二钱) 麦冬(二钱) 人参(二钱) 百合(三钱) 贝母(二钱) 茯苓(二钱) 苡仁(四钱)
糯米一撮,煎汤代水。
【肝劳】
肝劳者,阳气拂逆,阴气亏损,身热胁痛,头眩耳鸣,筋节弛纵,加味扶桑饮主之。
加味扶桑饮(自制)
熟地(五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 川芎(八分) 木瓜(一钱,酒炒)枣仁(二钱,炒,研) 牡蛎(四钱,煅,研) 茯苓(二钱) 广皮(一钱) 甘草(五分) 金毛狗脊(二钱,去毛切片) 续断(二钱)
嫩桑枝二两,煎汤代水。
【脾劳】
脾劳者,或饮食不调,或行役劳倦,积久脾败,四肢倦怠,食少身热,行健汤主之。
行健汤(自制)
黄芪(二钱) 人参(二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五分)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酒炒) 青蒿梗(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砂仁(一钱) 料豆(三钱) 木香(五分) 大枣(二枚) 姜(三片)
【肾劳】
肾劳者,真阴久亏,或房室太过,水竭于下,火炎于上,身热腰疼,咽干口燥,甚则咳嗽吐血,来苏汤主之。
来苏汤(自制)
天冬(二钱) 麦冬(二钱)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南沙参(三钱) 北沙参(三钱) 白芍(一钱) 赤芍(一钱) 沙苑(三钱) 贝母(二钱) 磁石(四钱) 杜仲(三钱) 茜草根(二钱) 牛膝(二钱) 杏仁(三钱) 莲子(十粒,去心)
【喜伤】
过喜则心气大开,阳浮于外,经脉弛纵,建极汤主之。
建极汤(自制)
天冬(二钱) 琥珀(一钱) 辰砂(五分) 五味(五分) 枣仁(二钱,炒,研)黄芪(二钱) 人参(二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丹参(二钱) 柏仁(二钱) 红枣(十枚) 姜(三片)
【怒伤】
怒甚则胁痛,郁极则火生,心烦意躁,筋节不利,入夜不寐,冲和汤主之。
冲和汤(自制)
山萸肉(二钱) 枣仁(二钱,炒,研)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人参(二钱) 茯神(二钱) 甘草(五分) 沙苑(三钱) 蒺藜(三钱) 红枣(五枚) 橘饼(四钱)
【忧伤】
忧愁太过,忽忽不乐,洒淅寒热,痰气不清,萱草忘忧汤主之。
萱草忘忧汤(自制)
桂枝(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郁金(二钱) 合欢花(二钱) 广皮(一钱) 半夏(一钱) 贝母(二钱)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金针菜一两,煎汤代水。
【思伤】
思虑太过,心烦意乱,食少神疲,四肢倦怠,一志汤主之。
一志汤(自制)
人参(二钱) 茯神(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黄芪(二钱) 益智(一钱五分) 远志(五分) 柏仁(二钱) 广皮(一钱) 木香(五分)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悲伤】
悲则气逆,愤郁不舒,积久伤肺,清肃之令不能下行,加味参苏饮主之。
加味参苏饮(自制)
人参(二钱) 苏子(二钱) 沉香(五分) 桑皮(三钱) 蒌皮(三钱) 橘红 (一钱) 半夏(一钱) 丹参(二钱) 柏子仁(二钱) 苡仁(五钱) 姜(两片)
【恐伤】
恐则气馁,骨节无力,神情不安,补骨脂汤主之。
补骨脂汤(自制)
补骨脂(二钱,核桃肉炒) 益智(一钱五分) 苁蓉(四钱) 熟地(五钱) 当归(二钱) 人参(二钱) 茯苓(二钱) 远志(五分,甘草水炒) 白芍(一钱) 丹参(二钱) 牛膝(二钱) 大枣(二枚) 姜(三片)
【惊伤】
惊则气浮,真阳外越,真阴不守,心悸筋惕,大安汤主之。
大安汤(自制)
白芍(一钱五分,酒炒) 五味子(五分) 牡蛎(四钱,煅,研) 龙齿(二钱) 木瓜(一钱,酒炒) 枣仁(二钱,炒研) 地黄(五钱) 人参(二钱) 茯苓(二钱) 柏仁(二钱)
金器一具,同煎。
【附:虚劳门诸方】
桂枝龙骨牡蛎汤 治失精亡血,目眩发落,女子梦交。
桂枝(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甘草(五分) 龙骨(二钱) 牡蛎(四钱) 枣(二枚) 姜(三片)
天雄散 治阳虚亡血失精。
天雄(三两)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四两)
共为末,每服五分,日三服。
黄芪建中汤 治气血虚弱,四肢倦怠,气短懒言。
黄芪(二两) 白芍(六两) 桂枝(三两) 甘草(三两) 姜(二两) 大枣(十二枚) 饴糖(一升)
水七升,煮三升,分服。
乐令建中汤 治脏腑虚损,身体消瘦,潮热自汗,将成痨瘵。
前胡(一两) 细辛(五钱) 黄芪(一两) 人参(一两) 桂心(五钱) 橘皮(一两) 当归(一两) 白芍(一两) 茯苓(一两) 麦冬(一两) 甘草(一两) 半夏(七钱五分)
共研末,每服二钱。
十四味建中汤 治营卫不调,积劳虚损,形体瘦弱,短气嗜卧。
当归 白芍 白术 麦冬 甘草 苁蓉 人参 川芎 肉桂 附子 黄芪 半夏 熟地 茯苓(各等分)
每用三钱,枣二枚,姜三片,水煎服。
薯蓣丸 治虚劳不足,风气百病。
薯蓣(三十分) 当归(十分) 桂枝(十分) 地黄(十分) 神曲(十分) 豆卷(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 川芎(六分) 麦冬(六分) 白芍(六分) 白术(六分) 杏仁(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五分) 桔梗(五分) 茯苓(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二分) 白蔹(二分) 防风(六分) 大枣(百枚)
共研末,蜜为丸,如弹子大,空心酒服一丸。
酸枣仁汤 治虚劳虚烦,夜不得眠。
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水六升,煮三升,分温服。
炙甘草汤 治诸虚劳不足,汗出而闷。
甘草(四两)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麦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二两) 阿胶(三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一斤)
酒七升,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服。
十全大补汤 治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痿夭,脚膝无力。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芪 肉桂(各等分)
共为末,每服五六钱,姜、枣煎服。
圣愈汤 治一切失血,或血虚烦热躁渴,睡卧不安,或疮疡脓血出多,五心烦热。
熟地(三钱) 生地(三钱) 当归(二钱) 人参(二钱) 黄芪(二钱) 川芎(一钱)
水煎服。
还少丹 大补心肾脾胃,一切虚损,神志俱耗,筋力顿衰,腰脚沉重,肢体倦怠,小便混浊。
山萸肉(一两) 山药(一两) 远志(一两) 牛膝(一两) 五味子(一两) 茯苓(一两) 巴戟(一两) 肉苁蓉(一两) 熟地(二两) 菖蒲(一两) 茴香(一两) 杜仲(一两) 楮实子(一两) 枸杞子(二两)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人参养荣汤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疲倦,食少作泻。
白芍(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陈皮(一钱) 黄芪(二钱) 桂心(四分) 当归(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四分) 熟地(三钱) 五味(五分) 茯苓(二钱) 远志(五分) 大枣(二枚) 姜(三片)
参术膏 治虚弱受风,诸药不应,元气日伤,虚症蜂起,但用此药,补其中气,诸症自愈。
人参 白术(等分)
水煎稠汤化服之。
人参散 治邪热客经络,痰嗽烦热,头目昏痛,盗汗倦怠,一切血热虚劳。
黄芩(五钱)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茯苓(一两) 赤芍(一两) 半夏(一两) 柴胡(一两) 甘草(一两) 当归(一两) 葛根(一两)
每服三钱,大枣二枚,姜三片,同煎。
保真汤 治虚劳骨蒸。
当归(五分) 生地(五分) 熟地(五分) 黄芪(五分) 人参(五分) 白术(五分) 茯苓(五分) 甘草(五分) 天冬(一钱) 麦冬(一钱) 白芍(一钱) 黄柏(一钱) 知母(一钱) 五味(一钱) 柴胡(一钱) 地骨皮(一钱) 陈皮(一钱) 莲子(一钱) 枣(二枚) 姜(三片)
水煎服。
三才封髓丹 治诸虚发热,心肾不交,遗精梦泄。
天冬(一两) 熟地(一两) 人参(一两) 黄柏(三两) 砂仁(一两) 甘草(七钱)
研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天真丸 治一切亡血过多,形体消瘦,饮食不进,肠胃滑泄,津液枯竭。
精羊肉(七斤,去筋膜脂皮) 肉苁蓉(十两) 当归(十二两) 山药(十两) 天冬(一斤)
以上四味为末,安羊肉内,用陈酒四瓶,煨令酒尽,加水二升,煨候肉糜烂,再入黄芪末五两、人参末二两、白术末二两,糯米饭为丸如梧子大,每早晚各服一百丸。
补阴丸 治阴虚发热,脚膝无力。
黄柏(八两) 知母(三两) 熟地(三两) 龟版(四两) 当归(一两五钱) 白芍(二两) 牛膝(二两) 陈皮(二两) 锁阳(一两五钱) 虎骨(一两,酥炙)
共研末,酒煮羊肉,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
大造丸 治虚损劳伤,咳嗽潮热。
紫河车(一具) 龟版(二两) 黄柏(一两五钱) 杜仲(一两五钱) 牛膝(一两)天冬(一两) 麦冬(一两) 人参(一两) 地黄(二两,茯苓、砂仁六钱同煮,去之)
研末,酒米糊丸,每服四钱,盐汤下。妇人去龟版,加当归。
人参固本丸 治肺肾劳热。
人参(二两) 天冬(四两) 麦冬(四两) 生地(四两) 熟地(四两)
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
天王补心丹 治心血不足,形体虚弱,怔忡健忘,心口多汗,口舌生疮。
生地(四两) 人参(一两) 元参(一两) 丹参(一两) 茯苓(一两) 桔梗(一两) 远志(五钱) 枣仁(一两) 柏仁(一两) 天冬(一两) 麦冬(一两) 当归(一两) 五味(五钱)
蜜丸如弹子大,朱砂为衣,灯芯汤下一丸。
龟鹿二仙胶 治虚弱少气,梦遗泄精,目视不明。
鹿角(十斤) 龟版(五斤) 人参(一斤) 枸杞(二斤)
桑柴火熬膏,每用三钱,温酒服。
六味地黄丸 治五劳七伤,精血枯竭,自汗盗汗,头晕目眩,遗精失血,消渴淋浊,舌燥咽疼。
地黄(八两) 萸肉(四两) 山药(四两) 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泽泻(三两)
蜜丸,盐汤下四五钱。
归脾汤 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怔忡健忘,惊悸盗汗,发热体倦,食少不眠。
人参(一钱五分) 茯神(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黄芪(一钱五分) 枣仁(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远志(五分) 木香(五分) 甘草(五分) 龙眼肉(十枚) 大枣(二枚) 姜(三片)
当归补血汤 治伤于劳役,肌热面赤,烦渴引饮,脉大而虚。
黄芪(一两) 当归(二钱)
水煎服。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