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校注医醇賸义

外因之病,风为最多;内因之病,火为最烈。风者,天之气;火者,人之气也。火之为物,本无形质,不能孤立,必与一物相为附丽,而始得常存。故方其静也,金中有火,而金不销也;木中有火,而木不焚也;水中有火,而水不沸也;土中有火,而土不焦也。但见有金、有木、有水、有土,而不见火也。五行各有其用,五行惟火无体,火之体,即以金、木、水、土之体为之体也。及其发而莫可遏也,销金烁石,焚岗燎原,而炎威乃不可向迩矣。人身之火,何独不然?方其静也,肺气肃而大肠润,金不销也;肝气平而胆气清,木不焚也;肾气充而膀胱通,水不沸也;脾气健而胃气和,土不焦也。一经激发,则金销水涸,木毁土焦,而百病丛生矣。其因于风者为风火;因于湿者为湿火;因于痰者为痰火;阳亢者为实火;劳伤者为虚火;血虚者为燥火;遏抑者为郁火;酒色受伤者为邪火;疮疡蕴结者为毒火。又有一种无名之火,不归经络,不主病症,暴猝举发,莫能(自制),则气血偏胜所致也。种种火症,或由本经自发,或由他经侵克,或有数经合病,必察其所以致病之由,方能对病施治,业医者尚慎旃哉!

【肺火】

肺火自本经而发者,缘燥气相逼,清肃之令不能下行,故肺气焦满,微喘而咳,烦渴欲饮,鼻端微红,肌肤作痒,润燥泻肺汤主之。

润燥泻肺汤(自制)

玉竹(四钱) 蒌皮(三钱) 桑皮(三钱) 沙参(四钱) 麦冬(二钱) 黄芩(一钱) 贝母(二钱) 杏仁(三钱) 苡仁(四钱)

梨汁半杯,冲服。

【心火】

心火炽盛,五中烦燥,面红目赤,口燥唇裂,甚则衄血吐血,加味泻心汤主之。

加味泻心汤(自制)

黄连(五分) 犀角(五分) 蒲黄(一钱) 天冬(二钱) 丹参(二钱) 元参(一钱五分) 连翘(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五分) 淡竹叶(二十张) 灯芯(三尺)

心血大亏,心阳鼓动,舌绛无津,烦燥不寐,加味养心汤主之。

加味养心汤(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生地(五钱) 人参(一钱) 丹参(二钱)龟版(五钱) 当归(一钱五分)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枣仁(一钱五分) 远志(五分) 甘草(四分) 淡竹叶(二十张)

【肝胆火】

肝胆火盛,胁痛耳聋,口苦筋痿,阴痛,或淋浊溺血,加味丹栀汤主之。

加味丹栀汤(自制)

丹皮(二钱) 山栀(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龙胆草(一钱) 夏枯草(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生地(四钱) 柴胡(一钱) 木通(一钱) 车前(二钱) 灯芯(三尺)

【脾火】

脾有伏火,口燥唇干,烦渴易饥,热在肌肉,加味泻黄散主之。

加味泻黄散(自制)

防风(一钱) 葛根(二钱) 石膏(四钱) 石斛(三钱) 山栀(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甘草(四分)

荷叶一角,粳米一撮,煎汤代水。

【肾火】

肾火者,龙火也。龙不蛰藏,飞腾于上,口燥咽干,面红目赤,耳流脓血,不闻人声,加味肾热汤主之。

加味肾热汤(自制)

磁石(四钱) 牡蛎(四钱) 生地(四钱) 白术(一钱) 白芍(一钱) 人参(一钱) 元参(二钱) 甘草(五分)

猪肾二枚,煎汤代水。

阳火可泻,阴火不可泻,况龙性难驯,逆而折之,反肆冲激。故丹溪滋肾丸,于滋阴药中加肉桂一味,导龙归海,从治之法,最为精当。兹更推广其意,制潜龙汤主之。

潜龙汤(自制)

龙齿(二钱) 龟版(八钱) 生地(五钱) 龙骨(二钱) 知母(一钱) 黄柏(一钱) 人参(一钱) 元参(二钱) 蛤粉(四钱) 肉桂(四分)

鲍鱼一两切片,煎汤代水。

【胃火】

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液煎主之。

玉液煎(自制)

石膏(五钱) 生地(五钱) 石斛(三钱) 麦冬(二钱) 玉竹(四钱) 葛根(二钱) 桔梗(一钱) 薄荷(一钱) 白茅根(八钱)

甘蔗汁半杯,冲服。

【小肠火】

心经之火,移于小肠,溲溺淋浊,或涩或痛,琥珀导赤汤主之。

琥珀导赤汤(自制)

琥珀(一钱)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生地(五钱) 丹参(二钱)丹皮(二钱) 赤芍(一钱) 木通(一钱) 甘草梢(五分) 淡竹叶(十张) 灯芯(三尺)

【大肠火】

肺经之火,移于大肠,大便硬秘,或肛门肿痛,槐子汤主之。

槐子汤(自制)

槐米(三钱) 蒌仁(三钱) 枳壳(一钱,蜜水炒)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玉竹(三钱) 麻仁(三钱) 苏子(三钱) 杏仁(三钱) 甘草(四分) 金橘饼(一枚) 白芝麻(三钱)

【风火】

风助火势,其性上升。面红目赤,口燥咽疼,法当清润上焦,使阳邪不能侵犯,兼用轻扬解散之品,俾上升者一举而息,消风散火汤主之。

消风散火汤(自制)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元参(二钱) 茯苓(二钱) 桔梗(一钱)柴胡(一钱) 薄荷(一钱) 蝉衣(一钱) 桑叶(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牛蒡子(三钱) 蒌皮(二钱) 竹叶(十张) 黑芝麻(三钱)

【湿火】

重阴生阳,积湿化热,湿火相乘,渴饮舌白,胜湿清火汤主之。

胜湿清火汤(自制)

茅术(一钱五分) 白术(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苡仁(八钱) 石斛(三钱)石膏(五钱) 知母(一钱) 猪苓(一钱) 泽泻(一钱五分) 荷叶(一角)

【痰火】

痰为顽浊之物,一得火势,其性愈劣,甚则阳狂烦躁,语言错乱,清火涤痰汤主之。

清火涤痰汤(自制)

丹参(二钱) 麦冬(二钱) 茯神(二钱) 柏仁(二钱) 贝母(二钱) 化红(一钱) 胆星(五分) 僵蚕(一钱五分,炒) 菊花(二钱) 杏仁(三钱)

淡竹沥半杯,姜汁一滴,冲服。

【实火】

气分偏胜,壮火升腾,发热错语,口燥咽干,阳狂烦躁,加味三黄汤主之。

加味三黄汤(自制)

黄连(五分) 黄芩(一钱) 黄柏(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丹皮(二钱) 山栀(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薄荷(一钱)

水三钟,煎一钟,热服。

【虚火】

虚火者,饥饱劳役,正气受伤,阳陷入阴,发热神疲,饮食减少。东垣于此等证,用补中益气汤,以升、柴升举阳气,又为之补脾和胃,此正有得于《内经》虚者温其气之旨,故甘温能除大热,开治阳虚一大法门。无如世之学东垣者,不辨阴阳虚实,虽阴虚发热及上实下虚者,动辄升、柴,祸不旋踵矣。因自制和中养胃汤,以明宗东垣者,当师其意云。

和中养胃汤(自制)

黄芪(二钱)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甘草(四分) 当归(二钱) 料豆(四钱) 柴胡(一钱) 薄荷(一钱) 广皮(一钱) 砂仁(一钱) 苡仁(四钱) 枣(二枚) 姜(三片)

【燥火】

燥火者,血虚之所致也。血能养气,则气不妄动,而阴阳得其平。营血一亏,则内失所养,而脏腑皆燥,火亦随生,令人毛发衰脱,肌肤枯槁,身热咽干,雪乳汤主之。

雪乳汤(自制)

生地(三钱) 熟地(三钱)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 玉竹(四钱)五味子(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 山药(三钱)

人乳一大杯,藕汁一大杯,水二钟,煎服。

【郁火】

所欲不遂,郁极火生,心烦虑乱,身热而躁,解郁合欢汤主之。

解郁合欢汤(自制)

合欢花(二钱) 郁金(二钱) 沉香(五分)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丹参(二钱) 柏仁(二钱) 山栀(一钱五分) 柴胡(一钱) 薄荷(一钱) 茯神(二钱) 红枣(五枚) 橘饼(四钱)

【邪火】

酒色太过,下元伤损,腰膝无力,身热心烦,甚则强阳不痿,加味三才汤主之。

加味三才汤(自制)

天冬(二钱) 生地(五钱) 人参(二钱) 龟版(八钱) 女贞子(二钱) 旱莲(一钱) 茯苓(二钱) 丹皮(二钱) 泽泻(一钱五分) 黄柏(一钱) 杜仲(二钱) 牛膝(一钱五分) 红枣(五枚)

【毒火】

痈疡初起,肿痛大热,烦渴引饮,黄金化毒汤主之。

黄金化毒汤(自制)

黄连(五分) 金银花(二钱) 赤芍(一钱) 丹皮(二钱) 连翘(一钱五分) 土贝(二钱) 花粉(二钱) 菊花(二钱) 薄荷(一钱) 甘草(五分) 淡竹叶(二十张)

【附:火症门诸方】

黄连解毒汤 治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燥咽干,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甚发斑。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各等分)

水煎服。

升阳散火汤 治表里俱热,扪之烙手,及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并宜服此。

柴胡(八钱) 防风(二钱五分) 葛根(五钱) 升麻(五钱) 羌活(五钱) 独活(五钱) 人参(五钱) 白芍(五钱) 炙甘草(三钱) 生甘草(三钱)

每用五钱,姜、枣煎汤服。

凉膈散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躁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

连翘(四两) 大黄(二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 栀子(一两) 黄芩(一两) 薄荷(一两)

共为末,每服三钱,加竹叶,生蜜煎。

当归龙荟丸 治一切肝胆之火,神志不宁,躁扰狂越,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胸膈痞塞,咽嗌不利。

当归(一两) 龙胆草(一两) 栀子(一两) 黄连(一两) 黄柏(一两) 黄芩(一两) 大黄(五钱,酒浸) 青黛(五钱,水飞) 芦荟(五钱) 木香(二钱) 麝香(五分)

蜜为丸,姜汤下。

龙胆泻肝汤 治肝胆经实火,胁痛,耳聋,胆溢口苦,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龙胆草(一钱) 黄芩(一钱) 栀子(一钱五分) 泽泻(一钱五分) 木通(一钱五分) 车前(二钱) 当归(二钱) 生地(三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泻青丸 治肝火郁热,不能安卧,多惊多怒,筋痿不起,目赤肿痛。

龙胆草 山栀 大黄 川芎 当归 羌活 防风(各等分)

蜜为丸,竹叶汤下。

泻黄散 治脾胃伏火,口燥唇干,口疮,烦渴,易饥,热在肌肉。

防风(四两) 藿香(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五两) 甘草(二钱)

共研末,每用三钱,蜜、酒调服。

清胃散 治胃有积热,上下牙痛,牵引头脑,满面发热,或牙宣出血,唇口肿痛。

生地(四钱) 丹皮(二钱) 黄连(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 升麻(五分) 石膏(四钱)

水煎服。

甘露饮 治胃中湿热,口舌生疮,吐衄齿血。

生地 熟地 天冬 麦冬 石斛 茵陈 黄芩 枳壳 甘草 枇杷叶(等分)

每服五钱,一方加桂、苓,名桂苓甘露饮。又:《本事方》加犀角。

泻白散 治肺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喘咳气急。

桑白皮(二钱) 地骨皮(二钱)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煎服。易老加黄连。

导赤散 治小肠有火,便赤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作渴。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等分)

水煎服。

莲子清心饮 治忧思抑郁,发热烦躁,火盛克金,口苦咽干,渐成消渴,遗精淋浊,五心烦热。

石莲肉 人参 黄芪 茯苓 柴胡 黄芩 地骨皮 麦冬 车前 甘草

水煎服。

导赤各半汤 治伤寒后,心下不硬,腹中不满,二便如常,身无寒热,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目赤,口干不饮水,与粥则咽,不与勿思,形如醉人。

黄连(五分) 黄芩(一钱) 犀角(五分) 知母(一钱) 山栀(一钱五分) 滑石 (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茯神(二钱)

加灯芯、姜、枣煎。

普济消毒饮 治大头时瘟,头面肿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燥。

黄芩(一钱) 黄连(五分) 广皮(一钱) 甘草(五分) 元参(一钱) 连翘(一钱五分) 马勃(五分) 薄荷(一钱) 板蓝根(三钱) 牛蒡子(二钱) 僵蚕(一钱五分) 升麻(五分) 柴胡(一钱) 桔梗(一钱)

水煎服。便秘加大黄。

紫雪 治内外烦热,狂易叫走,发斑发黄,口疮,脚气,热毒菌毒。

寒水石(八两) 石膏(八两) 滑石(八两) 磁石(八两) 升麻(四两) 元参(四两) 甘草(四两) 犀角(二两) 金箔(一两) 羚羊角(三两) 沉香 (二两) 木香(二两) 丁香(二两) 朴硝(一斤) 硝石(一斤) 辰砂(三两) 麝香(一两二钱)

前药共研细末,先将朴、硝二石两味熬化,再入前药,微火煎,用柳木棍搅透,候汁将凝,加入辰砂、麝香。

人参清肌散 治午前发热,气虚无汗。

人参(一钱) 茯苓(二钱) 白术(一钱) 炙草(四分) 半夏曲(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柴胡(一钱) 葛根(二钱)

加姜、枣煎。

白术除湿汤 治午后发热,背恶风,四肢沉困,小便色黄。又治汗后发热。

人参(五钱) 赤苓(五钱) 炙草(五钱) 柴胡(五钱) 白术(一两) 生地(七钱) 地骨皮(七钱) 知母(七钱) 泽泻(七钱)

每服五钱。如有刺痛,加当归七钱。

清骨散 治骨蒸劳热。

银柴胡(一钱五分) 胡黄连(一钱) 秦艽(一钱) 鳖甲(二钱) 地骨皮(二钱)青蒿(二钱) 知母(二钱) 炙草(五分)

水煎服。

二母散 治肺劳有热,不能服补气之剂者。

知母 贝母(等分)

研末,姜汤服三钱。

元参升麻汤 治发斑咽痛。

元参 升麻 甘草(等分)

水煎服。

消斑青黛饮 治热邪传里,里实表虚,阳毒发斑。

青黛(五分) 黄连(五分) 犀角(五分) 石膏(四钱) 知母(一钱) 元参(一钱五分) 栀子(一钱五分) 生地(四钱) 柴胡(一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姜、枣煎,加醋一匙,和服。大便实者,去人参,加大黄。

玉屑无忧散 治喉风,喉痹,咽物有碍,或风痰壅塞,口舌生疮。

元参(五钱) 黄连(五钱) 荆芥(五钱) 贯众(五钱) 山豆根(五钱) 茯苓(五钱) 甘草(五钱) 砂仁(五钱) 滑石(五钱) 硼砂(三钱) 寒水石(三钱)

共研末,每用二钱,清水化服。能除三尸,去八邪,辟瘟疗渴。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