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超值治疗 隐形针灸经穴疗法

第四章 隐形针灸经穴疗法对各系统的调整作用(2)

经穴疗法对凝血过程也是良性调整作用。所用穴位有一定的特异性。据报道膏肓.膈腧为血液病常用穴。伏兔六对血尿,对毛细血管出血有调整就应。

太渊对咯血及脑出血有显效。

6.对血液化学成分的影响

经穴疗法对血液化学成分影响的也表现为双向良性调整作用。刺激产妇合谷(双)、三阴交(双)、关元、曲骨,血中非蛋白氮原水平高者,治疗后下降。原水平低者,治疗后升高。对正常人多敷略升高。

对血中胆固醇的影响:13人中有10人减低.3人上升。抬疗冠心病伴有胆周醇血症者,血中胆固醇明显降低,而且与症状好转相伴行。经穴治疗对血糖的影响;糖尿病患者抬疗后,则血糖明显下降。取足三里,曲池、合谷、太白,内关,气衡等穴,对血糖均可产生明显的影响。

经穴刺激对血中乳酸,丙酮酸和柠檬酸等有一定影响。刺激足三里,20分钟后即恢复正常水平。

经穴刺激对血中电解质的影响:治疗佝偻病患者,可使血中转,满含量增加,

7.对血液中酶系桃影响

经穴疗法对酶系统的影响,也呈双向良性调整作用。

刺激穴位可使血中交感素和真性胆碱酯酶分别增高20.5%和43%,而非穴仪增高 11.3%和13%。

五,经穴疗法对呼吸系统的调整作用

呼吸系统有呼吸运动,通气和肺内气体交换等功能。经穴疗法对病原性呼吸道狭窄和阻塞,呼吸运动障碍和肺泡通透性的改变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

1.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动物实验证明,由于各种原因(窒息或药物作用)造成呼吸暂停时,经穴刺数可使呼吸运动恢复。制激郁门,鱼际,太溪,可改善开胸引起的纵隔摆动:刺激膈俞,可矫正单侧病变造成的呼吸运动失衡,例如矫正隔肌痉挛,肺炎,胸膜炎等所致呼吸运动失衡。

2.对肺通气、换气的影响

经穴疗法对肺道气量及肺功能均可增强。有人给40名健康青年刺激足三里,刺檄时,可使静态肺通气量增加24.9%,耗氧量增加22.8%,治疗10分钟后,安静通气量较针前增加6.8%,耗氧量增加11.7%,最大通气量增加20%,进气时间延长23%,刺激“大椎”,“神门”,"肺俞"等穴,连续一周,可收到持续稳定效应。

哮嘴患者呼吸道的阻力加大,经穴治疗10分钟后,阻力下降24.1%,治疗后1小时下降 29.9%,治疗后两小时下降27.4%,能部分缓解由乙酰甲基胆碱引起的支气管痛挛。经穴疗法对治疗和预防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等,不但有近期效果,还有远期效应。有人对经常感冒的病人,在"理香",“肺俞"交替注射胶性钙0.5mL,与中药对比,结果穴位注射组50人,有76%的病人5个月末复发,而中药组50人,仅8%的病人末复发。说明经六疗法增强抗病机能更强些。

六,经穴疗法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

经穴疗法对全消化道(包括从口腔至肛门)的运动,消化腺的分泌,营养的服收等均有调整作用。

1.对食道、胃、腑、阑尾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

(1)对食道运待功能的调整作用据的道,35例有吞咽困难的食遭癌患者,

经穴治疗1-3次,症状改进者达72%,总有效率达82.9%,侧餐透视的影像证实,治疗后食道增宽,在瘤体上下的食道蠕动均有增强。

(2)对胃运动功能的调整作用经穴疗法对胃的运动机能也起调整作用。

以胃电为指标,刺激胃炎,胃溃疡病和胃癌患者足三里,下巨虚穴,均可见胃电波幅增加,并使胃癌不规则拔形变为规则。在临床上,经穴治疗胃挛和胃下垂都有明显疗效。都显示双向调整作用。以注射依色林的狗为对象,刺激“足三里",“胃俞",可见狗背的紧张度与收缩渡均明呈降低。以五肽胃泌素造成胃幽门部电活动充进的狗为对象,刺激“足三里",可见其胃电节律减慢。

(3)对肠道运动机能的影响经穴疗法对肠道运动机能也是双向调整。对张力高,运动亢进的肠道产生抑制作用,并能缓解肠痉挛;而对张力低,近动能力差的肠管产生兴奋作用。

刺激急性阑尾炎的思者双侧足三里和阑尾穴.81.8%的患者肠鸣音增强,结束后仍有63.6%倒改增强,对比观察54例次胃,十二指肠攒痛患者和54例健康人,刺激足三里,两者肠鸣音均以减弱为主,并使肠鸣音频率密度分别降低44.38%和34.38%,对便秘患者刺激足三里,使%以上患者排便顺利。研究证实耗激使直肠蠕动增加,幅度增大,强烈时产生便意。刺激痉率性结肠炎惠者的外陵、少海、气冲、幽门等穴,可使痉挛缓解。

大量动物实验证实,经穴刺激后肠管运动增加,波幅增加。

2.对唾液、胃液、胰液及小肠分泌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1)对唾液分泌的影响经穴疗法对睡液分泌的影响是双向的。以脾胃虚寒型与虚实夹杂型溃疡病患者为对象,刺激其人中穴等,可使其唾液淀粉酶活性明显升高,但以肝气犯胃型为对象,经穴刺激则无变化。

(2)对胃液分泌的影响胃液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黏蛋白等成分,是胃内各种分泌腺的广物,受迷走神经和胃泌素等调节。经穴刺激对胃液也是良性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胃酸过高者降低,使过低者升高。刺激足三里等六,可使胃液趋于正常。经穴疗法能调节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攒疡患者的胃液分泌失调,而且能促使胃黏璞的炎症消退或溃疡面的缩小。消化不良思儿转缴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穴,可使原来偏低的胃总酸度,游离酸度,胃蛋白酶等很快恢复正常。

血请胃泌素是对胃黏膜作用最强的营养激素。它可使胃黏膜血流增加,使黏膜上皮维胞DNA的合成加速,使细胞分裂增快,使泌酸,泌酶功能增强,并能够促进胃肠道的运动,松独括约肌(食道下括约肌除外)。刺激是三里,以正常人(33例)或要编性胃窦类患者(4例)为对象,以血清胃泌素为指标,观察是三里的经穴刷激效应,发现治疗后13-30分钟.30-60分钟为反应的高峰。正常人组胃泌素分泌量为空膜对照组的2.08倍,要缩性胃窦炎组胃泌素分泌量为空腹对照组的1.65倍,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而且持续时间达两小时以上。并观察了穴位的特异性,耗激胃经足三里比膀胱经合阳穴作用强。刺激胃病患者的足三里,中腕等穴,对胃酸分泌有促进作用。刺激公孙、内关,梁丘对胃酸分泌有抑制作用。手法轻重对胃液分泌的影响也有不同。也是双向调整作用。

(3)对胰腺及小膀分梯的影响经穴疗法对胰液及小肠分泌有影响。

3.对肝脏功能、脏汁分泌及胆囊运动的影响

(1)对肝脏功能的影响肝脏不仅是胆汁分泌器官,也是物质代谢、过滤血查,储存精原和解毒的重要器官。

经穴疗法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治愈率达80%以上。黄疸指数.谷丙转氧酶恢复时间症状的改善均优于药物组,近期效果显著,远期效果也很稳定。刺激膈俞、肝俞.脾俞、期门等能改善慢性肝炎的自觉症状。

以四氯化碳中毒性肝损害动物模型为对象,刺激“足三里"、“太冲",可减轻其药物担伤,起着保护肝脏的作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经穴刺激对药源性肝损害确有预防及治疗作用。

(2)对胆汁分泌及胆囊运动的影响经穴疗法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的功能。以胆囊及胆管造瘘患者为对象,对其胆汁流量进行观察,经穴制激后大多在15分钟明显曾加,30分钟达高峰。应用X线现察或超声波探测,均证实经穴制激有促进胆囊运动和排空作用。刺激激丘墟,阳陵泉、日月等穴,30分钟后可见胆总管有明显的规律性收缩,使造影剂阵阵通过奥狄氏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注射吗啡,使服总管压力升高后,朝激太冲可使压力迅速下降。

4.对粪便成分及肠内菌群的影响

经穴疗法既有整体的调整作用,又能针对各脏器起调整作用。由于对消化系统运动功胎的调整,对分泌和吸收功能影响,必然带来粪便成分及菌群的改变,例如经穴调激对肠内水分调节,同时也改变了粪便的水分,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腹泻。经穴刺激也能减少粪便中恶臭成分(如吲哚、粪臭素、氨、二甲基胺,三甲基胺,组胺,尸胺,硫化氢,甲基硫醇,二甲基硫醇等)。经穴刺激能增加正常糖酵解产物(酯酸、丙酸、乳酸等)。经穴刺激对肠内菌群也有影响,能使费便中的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产气夹膜杆菌,粪产碱杆菌等减少,能使粪便pH值降低,使碱性有毒物减少。说明经穴疗法有防止肠内细菌引起腐败发酵的作用。

七,经穴疗法对泌尿系统的调整作用

经穴疗法对肾脏的泌尿及膀胱的储尿、排尿功能均有调整作用,对梯尿系就疾病也有一定疗敛。

1.对肾脏法原功能的影响

肾脏的泌尿作用必须在背脏组织的正常,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的重服收及分泌功能存在的情况下来实现,而且受神经体液的调节。通过尿量,尿的成分和比重等变化情况,测定肾脏功能及损害情况。经穴疗法对胃脏功能变化有调整作用。刺激肾俞,气海或照海等六,可使患者肾脏泌尿功能明呈增强。观察到酚红排出量椟针前增多,尿蛋白减少,高血压有所下降,洋肿减轻或消失。

实验证明:

经穴疗法对泌尿功能有调整作用  例如:给健康人饮水1500毫升,刺激照海穴,空腹饮水后3小时内平均排尿量,治疗组比对照组增加19%。

经穴刺激后伴随尿重变化,尿的成分也产生变化  刺激正常人复溜,志室穴后,多数人的尿量、尿中肌酐,环磷酸腺甙(cAMP)都显著升高。有人观察6~12岁儿童25名,循经感传明显者11人,不睡者14名,治疗后1-2小时,有感传者的尿量,尿中钠离子、钾离子,环磷酸腺苷(cAMP)皆升高。无感传者升高较少。24小时后感传显著者比无感传者深中除AMP以外成分皆升高20%以上,

eAMP含量下降。

2.对膀胱的溜尿,排尿功能的影响

膀胱壁的平滑肌有一定的松殊能力,但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压力感受的兴奇,冲动传人脊髓及大脑皮层,引起逼尿肌反射性收缩,内外括约肌舒张,排放尿液。由于有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虽然膀胱充盖,也可控制括约肌的舒缩,暂不排尿。由于调节功能障碍,造成尿醋留,尿失禁或尿频时,经穴疗法对此有明

显的调节作用。

盆腔脏器的炎症、创伤、疼痛刺激引起的膀胱括约肌痉挛而造成的反射性尿邃留,往往在经穴治疗当即或治疗后几十分钟之内即可排尿。有人用经穴疗法治疗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100例,有效率为95%,对腰麻术后尿潴留有效率达89.1%。如脊髓损伤较轻,平面较高,功能处于恢复阶税者,经穴疗法疗效较好。

尿失禁患者240例,按脑补脾释的经穴刺激疗法,刺激美元,三阴交等六,有效率达97.5%。

经穴治疗神经性尿频症72例,痊愈率为90.3%,好转率为9.7%,全部有效。

经穴疗法对输尿管及尿道的机能也有调整作用。输尿管结石梗阻导致疮挛性疼痛,经穴刺激有解痛止痛作用。

总之,经穴疗法对膀胱,输尿管及尿道的机能均有调节作用,而且也是双向调整。

八,经穴疗法对经穴内外化学离子的调整作用

1.经穴刺激对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大量资料证明:钙离子在一切细胞的运动、分部、代谢、分化等基本过程,都起着偶联和第二信使的作用。目前认为;钙离子在激活细胞机能方面与各核苷酸都具有同等重要性。它和细胞内的cAMP.eGMP等第二信快共同调节着细胞的机能。

研究证实:经线上具有高钙离子特征。刺激胃经上的穴位,足三里处钙离子明显增加。同时在足三里外1m处钙离子浓度则下降。刺激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一事实提示人们考虑,钙离子可能参与了经络感传及经络的双向调整作用。

2.刺嫩对钾、钠、氟等多种离子的代谢产生的影响

经穴疗法伴随经气流注,气至病所产生的效应,与各种化学离子循经调整。

使失衡的电热与化学势趋于平衡。这种电化学变化可能就是经络调整的物质基础.

九,经穴疗造对体温的调整作用

经穴疗法对体温变化也是双向调整作用。发烧是机体对致热原的反应,发烧程度与调节效果,要看热原的性质,机体反应能力和病理演变过程,也要看选用的穴位、手法、时机是否恰当。总之,此种疗法可使机体发烧反应调整适度,避免太过或不及。

临床实践及动物实验均证明,经穴疗法对感染性发烧和非感染性发烧均有一定的退烧作用。如急性细菌性痢疾,应用经穴疗法退烧平均为1.86天,应用药物退烧平均为1.37天,颇为相似。

家免注射牛奶后可以引起发烧,耗激"百会",刺激5分钟,同隔10-15分钟,连续1-3小时,对开始发烧者可抑制发烧,对高您者可使之降面。家兔费脉庄人二硝基酚引起发烧,刺激"大椎",能迅速退烧。

十,经穴疗法的抗炎作用

经穴疗法对炎症的推出、变性及增生的整个病理过程均有调整作用,起到控制灸症反应,缩短炎症过程,调节和控制炎性病灶的肉芽组织增生,减少粘连等作用。

十一,经穴疗法对免疫反应的影响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物质和变性物质,借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相对恒定条件所发生的一系列保护性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起着防御,自身稳定和免疫监视的作用。这种免疫反就楼受神经一体液及经络的调节。免疫功能失调会产生多种疾病。经穴疗法对免疫功能可以产生调整作用。

1.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1)经大疗法对自蛔胞在唯作用的影响正常人经穴刺激后使组胞吞曛机能增强,如刺激足三里,合谷,可使正常人白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吞噬指数明显增加,有的增加1-2倍,增加的曲线一般为:治疗后30分钟开始升.24小时达高峰,48小时回降,72小时恢复,吞噬能力亦呈平行变化。

菌痢和圆尾炎病人应用经穴刺激,可使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一般3小时显著增加,14小时达最高峰。也可使菌纲病人乔喋指数半数高于对照组,吞噬能力增加0.25~2.5倍。

实验表明,经穴疗法对机体的免疫机能也是双向调整。白细胞吞噬机能低下者,经穴刺激产生促进乔哩作用,同时可见血中调理素含量增加。白细胞吞嘴机能活跃者,经穴刺激可使白维胞吞噬指数下降。

(2)经犬疗法对巨噬细胞吞噬机能的影响经穴朝激家免“上巨虚"、“天枢”,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3次后停止刺激,停止刷激后1.6.10.15和20日用墨计定量比色法测定,出现肝脏内巨噬细胞吞噬机能逐渐增强,停止朝激1周左右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两周左右降至对照组水平以上,表现为抑制相,治疗后20天左右再回到正常水平。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方法刺激一定穴位,均可使巨噬细胞吞噬机能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3)经六疗法对免疫活性细胞功能的影响经六疗法对了淋巴细胞有调整作用。

2.对体液免境的影响

体液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指体液中的杀菌素、补体、溶菌酶等,后者指浆细胞形成的各类免疫球蛋白。

(1)对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经穴疗法对血浆杀菌活力增强者达83.8%。

治疗前菌落活数平均为437。76,治疗后下降为235。40,明显增强。动物实验,应用经穴刺激,对血液的杀菌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刺激人或家免,均可使血液中调理素生成增加,治疗后12小时达高峰。刺激可使调理素及各种球蛋白增加。

刺激健康人上巨虚穴,菌痢病人上巨虚和天枢穴,家兔的“大椎"等,均可使血清补体效价增高。

经穴治疗急性菌痢病人,其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增高,经3天后,病情好转,白细胞计数近正常,而血清溶面酶仍比经穴治疗前高出3倍多。治疗后7天,病人痊愈,血清溶菌酶仍比经穴治疗前高出两倍。

(2)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血清中特异性抗体主要为了球蛋白。刺激合谷,内关,正常人血清中球蛋白含量上升。刺激上巨虚12天(每日一次),正意人血清IgG.gA均校经穴治疗前略升,但IgM基本不变。

经穴治疗可使血中凝集素.间接血球凝集素,沉淀素及密血素含量增高。

在人体足三里,合谷注射伤寒三联疫苗后,可使凝集素显著升高,其效价比皮下肌内注射为高。并且认为,穴位的免疫效应与菌苗接种的数量,次敷有关。经穴刺激对肿瘤的兔疫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有人对500余例各种晚期癌症患者,采用经穴刺激配合中药治疗,80%以上病例症状明显缓解。4例单纯经穴刺激也有定效果。

(3)影响抗体生成的因素机体机能状态的影响,经穴刺激可使正常人血清球蛋白升高。在病理状态下刺激,使抗体增高效应更明显。受试者的精神状态营养状况及神经类型的不同,经六刺激对免疫机能的影响也有差异。

十二,经穴疗法的抗过敏作用

IgE是形成变态反应的主要抗体,而且IE的产生是一个高度的T细胞依赖过程。哮喘病人,观测其免疫学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转化率具非常显著意义。Ea.IgA.JgM.IgG则无明显变化。说明细胞兔疫功能有明显提高。

在体液免疫功能方面,抬疗后均有一定程度调整。例如:5例IgG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P<0.05.4例IgA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P<0.01.25例1gM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P<0.02.23例补体C3治疗与治疗后相比,P<0.01。结果表明经穴治疗有双向调整作用。

从临床疗效来看,经穴疗法对过敏性皮肤病,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作者单纯应用经六刺激治疗药疹和搂触性皮类21例,均在1周内治愈。1-3天治愈者占71.4%。刺激经穴治疗急性荨麻掺23例,治愈率为92%。一两次治愈者占90%。经穴治疗盘形湿疹33例,有效率为75.8%。经穴治疗湿疹22例.1-15次治愈者占90.9%。

十三,经穴疗造的止痒作用

瘙疼是皮肤黏膜的一种感觉。一般认为它是表皮内/真皮浅展的游离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痒感区呈点滴状分布,而且不同部位对痒的敏感程度也不同。外耳道,鼻黏棋,外阴部对痒较敏感。

机械性、物理性刺激可引起瘙痒。变态反应或炎症反应时产生组织胺、激肽和蛋白酶等也可引起瘙痒。也有人认为痛阈以下的刺激或痛觉得不完全传导,均可以产生痒感。

蛏穴疗法既有调节神经的作用,又有控制炎症及变态反应的作用。因此,也就具备了止痒的作用。

从临床实践中可以证实,经穴疗法无论对神经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还是对过敏性皮肤病如荨麻修、药疹,湿疹和按触性皮炎等,都有明显的止痒作用。而且在较大的比例上,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疾病不能治愈,但应用经穴疗法确能取得一定程度止床作用。

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看到,经穴疗法除对个别病种达不到止痒作用外,绝大多数病人的瘙痒都可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一般来说,急性病多在一两次经穴疗法中止痒;慢性病多在治疗当时痒感减轻,维持1-2小时,随治疗次数增加而止痒时间延长。多数病人可获痊愈。

十四,经穴疗法的止痛作用

痛觉是一种感知觉,伴有不愉快的情感活动和防卫反应。是机体逃避伤害性刺激一种保护性机制。习惯上分为:

(1)刺痛也叫快痛,感觉清楚,定位明确,刺激后立即发生,消失迅速。皮有人采用形态学方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率,ERFT和ARFT方法做攻瑰花环形实验(Ea),同时用单向扩散法检测1gA.IgM、IgG,通过经穴治疗支气管肤及体腔壁层均可产生此类疼痛。刺激,刀割等可广生此种痛觉。

(2)灼痛也叫慢痛.有烧灼感,定位性差。刺激后0.5-1秒以后察觉,消返慢,常伴循环及呼吸系统反应。

(3)内脏及深部组织痍呈胀痛和绞痛等感重,定位性很差,伴有程度不同的情感反应内脏躯体反应。经穴疗法止痛措通过经穴刺激,疏通经络,并与神经一体液系统建立联系而取得镇痛的效果。

经穴疗法对上述各种疼痛都有疗效。

(4)外周神经引起疼病有人用经穴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380例,总有效率达97.9%,完全止痛者占52.9%,多数疗栽巩固。经穴疗法治疗助间神经痛44例,总有效率达91.0%,燎愈者占75%,经穴疗法治疗坐昔神经痛1471例,总有效率达97.5%,痊意者占51.1%。经穴疗法治疗牙痛。一疚止痛者占85%。耳鼻咽嗽部炎症或术后疼痛,治疗后立即止痛者占61.3%。扁桃体炎多散治疗后立即止痛。血管性偏头痛应用经穴治疗等方法有良好效果。

(5)内脏或深部组织痛例如冠心病心放痛,采用经穴治疗有良好效果。

1810例总有效率为66%-96.4%,其中显效率为21%~75元,硝酸甘油停减率为82.7%-96.3%,心电图显示有效率为52%-64.1%,急性胃痛总有效率为91.1%,急性胃肠炎经穴治疗两次止痛者占80%。其他急腹症如急性闲尾炎,急性肠梗阻,胆石症、胆管蛔虫,输尿管结石等,经穴疗盐均有止痛或缓解的作用。

(6)肌肉、关节痛经穴疗法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有效率为89%;创伤性关节炎有效率为77%;类风湿性关节炎较差。此外经穴疗法治疗痛经或用于无痛分娩,都有良好效果。

经穴疗法止痛是以经络学说和辨证施治的原则下进行。为了提高疗效必须注意调整和激发循经感传,使之气至病所,打通经络环,产生整体调整作用,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取穴。经穴疗法镇痛主要易依据经络问的制约规律,以循经镇痛为主要特征。而且循经感传对镇痛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