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岭南瘴气脚气酒汤散方一十三首

《千金》:夫脚气之疾,先起岭南,稍来江东,得之无渐,或微觉疼痹,或两胫肿满,行起屈弱,或上入少腹不仁,或时冷时热,小便秘涩,喘息气冲喉,气急欲死,食呕不下,气上逆者,皆其候也。是先觉此证,先与犀角旋覆花汤方。

犀角(三两,屑) 旋覆花(二两) 橘皮(三两) 茯苓(二两) 大枣(二十枚,擘) 香豉(一升) 紫苏茎(一握) 生姜(三两)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气下小便利为度。如其不下,服后大犀角汤。忌酢物。(崔氏名小犀角汤。《备急》同。)

又大犀角汤方

犀角(二两,屑) 旋覆花(二两) 白术(二两) 桂心(二两) 防己(二两) 黄芩(二两) 生姜(三两) 香豉(一升,绵裹) 橘皮(三两) 茯苓(三两) 前胡(四两) 桑根白皮(四两) 紫苏茎(一握) 大枣(十枚,擘)

上十四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取下气为度。若得气下小便利,脚肿即消,能食。若服汤讫不下,气急不定,仍服后汤。忌桃李、雀肉、生葱、酢物。(以上二方并出崔氏。文仲同。)

又方

甘草(二两,炙) 犀角(二两,屑) 防风(二两) 桂心(三两) 杏仁(二两) 独活(二两) 防己(二两) 石膏(四两) 川芎(二两) 麻黄(三两,去节) 生姜(三两) 白术(二两) 当归(二两) 羚羊角(二两,屑) 黄芩(一两)

上十五味,切,以水二斗,先煮麻黄,取八升汁,下药煎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十里久,三服讫,覆取汗,五日后更服一剂,取汗同前。忌海藻、菘菜、桃李、雀肉、生葱。

又疗脚气初发,从足起至膝胫肿,骨疼者方。

取蓖麻叶切、捣、蒸,薄裹之,日二三易即消。蓖麻子似牛草虫,故名蓖麻也。若冬月无蓖麻,取蒴藋根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合蒸熟,及热封裹肿上如前法,日二,即消。亦治不仁顽痹。

又若肿已入髀,至少腹胀,小便涩少者方。

取乌特牛尿一升一服,日再服,取消乃止。(《翼方》云:羸瘦者,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结乃服之。)

又若肿已消,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汤方。

麻黄(二两,去节) 半夏(一两,洗) 生姜(五两) 射干(二两) 独活(三两) 犀角(一两,屑) 羚羊角(一两,屑) 青木香(一两) 橘皮(一两) 杏仁(一两) 人参(二两) 升麻(一两) 吴茱萸(一升) 茯苓(二两) 防己(二两) 前胡(二两) 枳实(二两,炙)

上十七味,切,以水九升,煮取四升。分五服,相去二十里久,中间进少粥,以助胃气。此汤两日服一剂,取病气退乃止,以意消息之。若热盛喘烦者,加石膏六两、生麦门冬一升去心,去吴茱萸。若心下坚,加鳖甲一两炙。忌羊肉、酢物、饧、苋菜。(以上三方出苏长史。并出第七卷中。)

又大金牙酒,疗瘴疠毒气中人,风冷湿痹,口㖞面戾,半身不遂,手足拘挛,历节肿痛,甚者少腹不仁,名曰脚气,无所不疗方。

金牙(一斤) 侧子(三两,炮) 附子(三两,炮) 天雄(三两,炮) 人参(二两) 苁蓉(三两) 茯苓(二两) 独活(半斤) 当归(三两) 白术(三两) 防风(三两) 黄芪(三两) 薯蓣(三两) 细辛(三两) 桂心(三两) 茵芋(二两) 石南(三两) 川芎(三两) 地骨皮(三两) 五加皮(三两) 磁石(十两) 丹参(五两) 杜仲(三两) 萆薢(三两) 牛膝(五两) 狗脊(三两) 葳蕤(三两) 薏苡仁(一升) 白芷(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生石斛(八两) 厚朴(三两,炙) 枳实(三两) 桔梗(三两) 生地黄(切,二升) 蒴藋(四两) 黄芩(三两) 远志(三两,去心) 荆子(三两)

上三十九味,切,以酒八斗,渍七日。温服一合,日四五夜一。石药细研如粉,别绢袋盛,共药同渍。药力和善,主疗极多。凡是风虚,四体小觉有风疴者,皆须将服之,无不疗者。服者一依方合之,不得辄信人大言浪有加减也。忌猪肉、冷水、生葱、生菜、桃李、雀肉、芜荑等。(并出第七卷中。)

又小金牙散,疗南方瘴疠疫气,脚弱,风邪鬼注方。

金牙(五分) 牛黄(一分) 天雄(二分) 萆薢(二分) 黄芩(二分) 麝香(二分) 蜀椒(汗,二分) 由跋(二分) 雄黄(二分) 朱砂(二分) 乌头(二分) 细辛(三分) 葳蕤(三分) 桂心(二分) 莽草(二分) 犀角(二分) 干姜(三分) 黄连(四分) 蜈蚣(一枚,长六寸者,炙)

上十九味,捣筛,合牛黄、麝香捣三千杵。温酒服钱五匕,日三夜二,以知为度。绛囊盛带,男左女右,一方寸匕,省病问孝不避。夜行涂鼻人中,晨昏雾露亦涂之。忌猪肉、冷水、生血物、生菜等。(出第十二卷中。)

《延年》疗得岭南瘴气,热烦短气,心闷气欲绝方。

香豉(一升) 栀子(十四枚,擘) 升麻(二两)

上三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三服,即定也。

又岭南瘴气面脚肿,乍寒乍热似疟状,脚肿气上,心闷咳嗽,摊缓顽痹方。

大麻仁(一两,绵裹) 升麻(一两) 射干(一两) 菖蒲(一两) 甘草(一两,炙) 麻黄(一两,去节) 大黄(一两,别浸) 豉(三合,绵裹) 芒硝(半两)

上九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乃内芒硝。分三服,微利一二行,解毒热。忌羊肉、饧、海藻、菘菜。(并出第十九卷中。)

苏、唐豉酒,若能常饮此酒,极利腰脚,岭南常服此酒必佳,及卑湿处亦准此。又恐有脚气似著,即宜服之方。

香豉(三升) 美酒香者(一斗)

上二味,先取香豉三升,三蒸三曝干,内一斗酒中渍三宿,便可饮,随人多少,用滓薄脚良。

又方

大豆新者(一斗,九蒸九曝)

上一味,以美酒三斗,渍三宿,便可随性多少,饮尽复作,常服甚佳。

又方

香豉(三升) 犀角(八两,末之)

上二味,其豉如前,用一生绢袋贮,用好美酒九升,渍之五日许,其犀角末散著袋外,每服常搅,令犀角味入酒中。服三合,量性增减,日三服。其酒夏月勿作,多恐坏。可用此方:豉三合,橘皮、生姜、葱细切,任意调和,先熬油令香,次下诸物熬熟,以绵裹内铛中,著酒,任意性饮之。(并出上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