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外台秘要

五脏及胃疟方六首

《病源》:肺病为疟者,乍来乍去,令人心寒。寒甚则热发善惊,如有所见,此肺疟证也。若人本来语声清雄,忽尔不亮,拖气用力,方得出言,而反于常人,呼共语,直视不应。虽曰未病,势当不久。此则肺病声之候也。察病观疾,表里相应,依源审疗,乃不失也。

心病为疟者,令人心烦甚,欲饮清水,多寒少热。若人本来心性和雅,而忽卒急,反于常伦;或言未讫便住,以手剔脚爪,此人必死。祸虽未及,呼曰行尸。此心病声之候也。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可疗者,明而察之。

肝病为疟者,令人色苍苍然,气息喘闷战掉,状如死者。若人本来少于悲恚,忽尔嗔怒,出言反常,乍宽乍急,言未讫,以手向眼,如有所思。若不即病,祸必至矣。此肝病声之候也。其人若虚,则为寒风所伤;若实,则为热气所损。阳则泻之,阴则补之。

脾病为疟者,令人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则汗出。若其人本来少于喜怒,而忽反常,嗔喜无度,多言自笑,不答于人,此是脾病,声之候也。不盈旬日,祸必至矣。

肾病为疟者,令人凄凄然,腰脊痛而宛转,大便涩,身掉不定(《素问》作目眴眴然),手足寒。若人本来不喜不怒,忽然謇而好瞋怒,反于常性。此肾已伤,虽未发觉,是其候也。见人未言,而前开口笑,还闭口不声,举手爪栅腹。此肾病声之候也。虚实表里,浮沉清浊,宜以察之,逐以疗之。

夫疟脉者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小紧者可下之,弦迟者温药已。若脉数而紧者,可发汗针灸之;脉浮大者,不可针灸之。凡疟先发食顷,乃可以疗之,过之则失时。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㑊,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洒淅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胕上。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则取之。

足少阴之疟,令人闷,吐呕甚多,寒热,热多寒少,欲闭户而处,其病难止。

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非癃也。数小便,意恐惧,气不足,腹中悒悒,刺足厥阴。

肺疟者,令人心寒,寒甚发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者,刺手太阴阳明。

心疟者,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热,刺手少阴。

肝疟者,令人色苍苍然太息。其状若死者,刺足厥阴,见血。

脾疟者,令人病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鸣已汗出,刺足太阴。

肾疟者,令人洒洒,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刺足太阳、少阴。

胃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即支满腹大,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并出第十一卷中。)

《千金》疗肝邪热为疟,颜色苍苍,战掉气喘,或热久劳动如疟,积年不瘥,乌梅丸方。

乌梅肉(四分) 蜀漆(四分) 石膏(八分,研) 鳖甲(四分,炙) 常山(六分) 香豉(一合,熬) 知母(四分) 甘草(三分,炙) 细辛(三分) 苦参(四分) 葳蕤(五分)

上十一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酒服十丸,日再,饮下亦得。忌苋菜、生菜、生葱、海藻、菘菜。

又疗心疟,令人烦心甚,欲得清水,多寒少热者,常山汤方。

常山(四两) 淡竹叶(切,二升) 栀子仁(三七枚,擘) 石膏(五两,碎,绵裹) 乌梅(三七枚,擘) 鳖甲(四两,炙) 甘草(一两,炙) 香豉(一升,绵裹) 蜀漆(三两)

上九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忌生葱、生菜、菘菜、人苋、海藻。(《删繁》同。)

又疗脾热,或渴或不渴,热气内伤不泄,转为脾疟,令人病寒则腹中痛,热则肠中鸣,转汗出,常山丸方。

常山(三两) 甘草(半两,炙) 知母(一两) 鳖甲(一两,炙)

上四味,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未发前酒服十丸,临发又一服,正发又一服。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人苋等。

又疗肺热,痰聚胸中,来去不定,转为疟。其状令人心寒,甚即发热,热间善惊,如有所见,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 秫米(三百粒) 甘草(二分,炙)

上三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至发时令三服尽。忌生葱、生菜、海藻、菘菜等。(《删繁》同。)

又疗肾热发为疟,令人凄凄然腰脊痛,宛转,大便难,目眴眴然,手足寒,常山汤方。

常山(三两) 乌梅(三七枚,碎) 香豉(八合,熬,裹) 淡竹叶(切,一升) 葱白(一握,除青令尽)

上五味,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至发令尽。忌生葱、生菜等。(并出第十卷中。)

《删繁》疗胃腑疟者,令人善饥而不能食,四肢胀满喘,藜芦丸方。

藜芦(一两) 皂荚(一两,去皮) 子常山(一两) 巴豆(三十枚,去皮,熬) 牛膝(一两)

上五味,熬藜芦、皂荚色令黄,合捣为末,蜜丸如小豆。旦服一丸,未发前一丸,正发一丸。一日勿食饮。忌野猪肉、芦笋、生葱、生菜、狸肉等。(六腑惟胃有疟,不可别列,故附于后。《千金》同。出第六卷中。)


本文传播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tunyi13166124885;本文非处方,如需治病,请联系医院。

上一节 返回目录 下一节